-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元素晶体化学性质与结合规律
第三章 元素晶体化学性质与结合规律;问 题;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自然体系特征;变化有限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P、T等)及其变化的速率相对有限,尤其是地球的地壳和地幔部分;
多组分的复杂体系:自然体系元素的浓度相差悬殊,作用过程元素以其各自的丰度来决定参加化学反应的量比,这与实验室中通常为高纯试剂的有限组分体系所实现的化学反应有很大区别;
自然体系属于开放体系,由此决定地球化学作用中体系与环境之间存在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外来成分的加入会不断改变系统内作用的性质和条件;
属于不可逆的过程。;自然稳定相(矿物)以及各种流体相的总数有限。自然界的元素和组分种类很多,但浓度差异显著,因此自然界化合物和单质的种类有限。地球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有限范围控制了矿物的种数和种类。
元素形成自然分类组合。地壳中的矿物相只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自然元素类和稀少的砷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等类型,其它形式的矿物稀少或缺乏。;具有规律的元素组合。元素Cu、Pb和Zn等主要存在于硫化物,常量元素K、Na、Ca 、Mg和Mn等及微量元素Nb、Ta、Zr、Hf和REE等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而元素Au、Ag和PGE可独立矿物金属互化物。
自然稳定相(矿物)都不是纯的化合物。几乎每一种矿物都是一个成分复杂、元素含量有一定变化范围的混合物系列。即相同的矿物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
在地壳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似的物质组成和类似的作用过程会使自然作用产物的类型出现重复。;;;3-自然体系中元素的赋存形式; 自然界的矿物一般都不是按某种化学式来限定成分的纯净化合物,而往往混有杂质,这种杂质按其聚集和赋存状态可分为五种状态:;超显微结构混入物
(0.001mm)它不占主矿物晶格位置,但又不能形成可以进行矿物学 研究的颗粒,成分和性质不清
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
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络合物、有机胶体吸附
类质同象
以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为单位取代矿物晶格构造位置中的相应质点
;液相;;4-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方法;XRD;SEM-EDX;;单一提取
连续提取;常用试剂的分解提取作用;顺序;1g样品;步???;活动态金属提取实验;5-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意义;;第二节
元素的地球化学
亲和性;地球化学亲和性
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或说阳离子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元素产生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原因;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分类;亲铁性-- Siderophile element; I1Au=9.2电子伏特, I1Ag=7.5电子伏特,
I1Cu=7.7电子伏特
另外,周期表VIII族过渡金属元素(铂族元素)
具有明显亲铁性:
I1Pt = 8.88电子伏特
I1Pd = 8.30电子伏特 Pt等元素在自然界往往
I1Ni = 7.61电子伏特 以金属状态出现。
I1Co = 7.81电子伏特
;亲氧性与亲硫性(亲石性和亲铜性);氧和硫性质的差异;元素电负性与元素亲和性;影响元素亲和性的其它因素; 在地壳中某体系内,阴离子S2-不足,地壳中Fe的丰度比Mn高出两个数量级,况且Fe的亲硫性比Mn强。为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产生Fe的硫化物和Mn的氧化物(硅酸盐)共生现象,绝对不会发生硫锰矿和铁的氧化物共生的现象。
反应自由能:
FeSiO3+MnS→MnSiO3+FeS
(25℃时:?Gr=-11.56 KJ0,反应向右进行);元素亲和性的特点;元素亲和性的特点;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Goldschmidt‘s research was largely devoted to the earth’s chemical composition. He developed a model of Earth in which elemental distribution was a function of charge and size. Using x-ray crystallography he determined the structures of over 200 compounds and developed the first tables of ionic radii. Goldschmidt‘s Law (1929),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llowed him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elements in particular m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