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物理性环境污染.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物理性环境污染

第 六 章 物理性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 一 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 噪声概述 ;(二)噪声污染的特点;(三)城市环境噪声源分类;;二、 噪声的物理量 ;;;;;;三、 环境噪声评价 ;;;;;;;四、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第二节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1、放射性物质有哪些? 铀、镭、钍….;2、核能有哪些优缺点? (1)、优点:能量大,无污染 (2)、缺点:先期投入成本高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衰变   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 (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 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   ;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     ;核素有碘131和铯137,碘131半衰期8.5天,铯137为30年。其他还有氙133(5.29天)、氪87(76分)等惰性气体,半衰期一般很短 ;核事件标准 第1级别核事件标准:   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任何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2010年11月16日在大亚湾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位于这一级别。 ;第2级核事件标准:   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影响,但是内部可能有核物质污染扩散,或者直接过量辐射了员工或者操作严重违反安全规则。 ;第3级核事件标准:   很小的内部事件,外部放射剂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严重的内部核污染影响至少1个工作人员。这一级别事件包括1989年西班牙Vandellos核事件,当时核电站发生大火造成控制失灵,但最终反应堆被成功控制并停机。;第4级核事故标准:   非常有限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或者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 ;第5级核事故标准:   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目前共计有5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已导致180人受核辐射影响,截至目前人数还在继续攀升,事故造成的损失还在调查当中)、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其余三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 ;第6级核事故标准:   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这一级别历史上已经发生两例,为 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世故。前苏联1957年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第7级核事故标准: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但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于4月12号调整为第7级核事故。 ;对核试验的控诉 93年世界新闻摄影获奖作品;3、放射性同位素在环保方面有哪些作用? (1)处理难以解决的解毒、降解或脱色去污等问题。 (2)示综技术测定污染物在生物链中的转移规律。 (3)判断污染物的来源与性质,利用14C的半衰期。 ;四、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防护方法? ——DNA断裂,遗传效应。 五、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来源及防治技术对策有哪些? 1、特点: 毒性;遗传效应;隐蔽性、不为人所知;穿透性;蜕变能力,形态变化时污染范围扩散;自然衰变而减弱。 ; 2、来源: (1)核工业产生的“三废” 开采、加工、反应堆、转化 (2)意外事故 (3)核试验(核爆炸的沉降物)锶、铯 (4)同位素的应用(医疗照射的射线) 科研、医疗机构使用的仪器、如探测、治疗、诊断、消毒。 3、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提起核辐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是广岛、切尔诺贝利,这些恐怖的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才让许多人意识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可怕东西原来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大为恐慌,抢购碘盐、酱油、海带、碘片、防辐射服等等据说能够防辐射的东西,而商家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