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与个人发展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二)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形式,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或经验论等。 荀子的性恶论;洛克的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只要通过合适的环境和训练,人可以被塑造成任何你想塑造的样子。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重视教育的价值。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这是内发论与外铄论的混合体。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是单由遗传决定,也不是单由环境决定,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交织在一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和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 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如身高体重,人的大脑;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在较早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阶段;个体社会性方面的成熟,以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补偿。为人在某方面缺失后仍能与环境协调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发现优势,培养坚强的自信心,通过精神力量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专家调查研究:儿童身高的70%、体重的63%、胸围的64%、肺活量的65%,都是由遗传决定的。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高尔顿的实验;辨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 美国宾州罗文斯坦学院的一 项研究表明,美国总统小 布什的智商是91,老布什 也只有98。 2001-2008年在位;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搞数学无需太聪明,中等天分 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 1937-1987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 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 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 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1809-1882 ——达尔文 ;伤仲永的故事;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的故事 ?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必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