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00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之而以于其为焉则乃然”的常见用法。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虚词“之而以于其为焉则乃然”使用频率高,是随州考纲要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但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二、考点阐述:
1.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以于其为焉则乃然”的意义和用法
2.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3.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4.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三、复习方法:
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以于其为焉则乃然”
之
教师讲析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3. 公将鼓之 ( )
4. 辍耕之垄上 ( )
5.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6. 专诸之刺王僚 ( )
7. 何陋之有 ( )
而
教师讲析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溪深而鱼肥(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 (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拔山倒树而来( )
以
教师讲析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三)、动词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如: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意义
1、扶苏以数谏故 ( )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4、以塞忠谏之路也 ( )
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6、策之不以其道 (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于
教师讲析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4.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意义
(1)告之于帝 ( )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4)贤于材人远矣 ( )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6)达于汉阴 ( )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其
教师讲析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
1.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扶苏
2.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它的)
4.专其利三世也 (代词,这种)
5.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为
教师讲析
㈠动词wéi
(1)“做”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3)“说”?例:①孰为汝多知乎
(4)“是”例: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风力发电装置技术规范.docx VIP
- 歐姆龍AOI_OMRON自動光學檢測機編程培訓手冊(完美精華版).pdf VIP
- 人教精通版6年级上下册重点单词和句型默写.pdf VIP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PPT课件.pptx VIP
- 钢筋笼吊装验算书.docx VIP
-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工智能辅助作文批改与评价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美国仪表协会标准 ISA TR 88.95.01-2008 一起使用ISA-88和ISA-95.pdf VIP
- DB32T 4797-2024 旅游警务服务规范.docx VIP
-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2-2009.docx VIP
- 影视传播概论4.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