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共4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共4篇)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共4篇)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一、 概念: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2、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3、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4、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5、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做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成败的关键。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二、发展:1、先秦时期:奴隶社会——祭祀的舞乐——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春秋战国——供人娱乐的俳优——积累了喜剧因素2、汉魏时期:汉统一后,以竞技为主的百戏盛行(戏剧性故事)民间流行平调、清调、杂舞、杂曲3、南北朝时期:出现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4、唐、宋、金时期——戏曲的形成期唐代,中国音乐声律完成了大转变,舞蹈艺术空前发展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 北宋的影戏和傀儡戏能够表演完整的故事5、元朝时期: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6、元末、明清时期:元末出现南戏,是流行在浙江沿海一带的杂剧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评剧、吕剧、秦腔、黄梅戏等)趋于定型和成熟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到北京,逐渐形成京剧,后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三、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分悲剧: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和闹剧(笑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因素,也叫悲喜剧。2、按表演形式分: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歌剧:以歌唱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舞剧:以舞蹈为主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手段的戏剧形式;诗剧:以诗的语言展开剧情,人物之间用诗体对话;街头剧(广场剧):不受舞台和剧场的限制;活报剧:意为“活的报纸”,速写手法迅速反映时事;广播剧: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全凭听觉欣赏,除对话、唱词外还有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艺术表现力,有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境和人物的活动;电视剧:融合并发展广播戏剧和电影的特长,用现代化的录象手段制作而成,凭借电视传播的一种视觉艺术。3、按作品所写题材分:历史剧爱情剧军旅剧儿童剧科幻剧4、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多幕剧独幕剧四、元杂剧(一)常识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元杂剧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采用诸宫调等音乐形式,融合各种表演艺术的特点,广泛地吸收了宋词、大曲及各民族民间歌曲等艺术成分而形成的全新的戏剧样式,在体制结构上,元杂剧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元杂剧在组织结构上,以戏剧情节论之,每本分四折(相当于四场或者四幕)。习惯认为,这正好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其、承、转、合四个环节。为了便于情节的展开或者连贯剧情,常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加一出短戏,名曰“楔子”,元杂剧因之通常是“四折一楔子”。这里的折是音乐结构,每一折就是一个音乐单元,只能唱一个宫调里面的曲牌,每折一套,四折总共四套曲子,要求极为严格。并且在一套曲子中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当然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的通例,也有特殊的情形,如有的作品有2个楔子,《西厢记》有5本21折,这种情形称之为“溢格”现象。其次是一人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