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一)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与消极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案例:“十面霾伏”与生态文明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我国空气污染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十余年,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提升,能源消耗总量也随之迅速扩大,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总量均已居世界首位,且呈现“煤炭独大”的严峻格局。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提出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为24亿吨,实际上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就已超过30亿吨,2013年更接近40亿吨,并以每年3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自198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始,到2012年我国已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7.8%,2013年进一步提升到接近全球一半。 在全国上下寻找治理污染特别是治理雾霾突破口的关键时期,发展清洁的替代能源,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影响 五是引发国际压力,主要是指我国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中国的“环境威胁论”应运而生。各西方国家已经将环境保护与人权宗教联系在一起,变成对华外交的主题之一。 在发达国家看来,中国如果仍按照传统工业化模式实现现代化,会消耗全球今天粮食总产量的2/3;每天会耗掉一万亿桶原油,超过全球总产量的25%;煤会超过全球总产量的30%;钢会超过西方所有工业国家产量的总和;汽车会超过全球总产量的38%。中国需要1.2个地球来支撑。因此他们推断,中国必然会插手全球资源开发,必然会影响全球资源价格,必然会插手和涉及国际金融秩序,必然去保护能源通道,而为了保护能源通道就必然会发展国防力量,特别是海军,例如发展航空母舰,必然会卷入一些地区的地缘政治。这便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由来之一。此外,绿色贸易壁垒,仅2006年欧盟对针对机电产品的两项环保指令,就使我国机电出口每年损失317亿美元,占出口欧盟机电产品的71%。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1.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4.“两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4.法律与技术问题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西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随同这种含粉的块茎一起把瘰疠症也传播进来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4.法律与技术问题 在古代,荀子对自然界的生态链早就有着朴素的认识,他认为,“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也。”“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是说山林水源这些自然环境对生存于其内部的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30多年来,中国动用了大量资金来“筑城”,但是收效相对于巨额投资来讲却不尽如人意。种植的树种大都是“杨家将”,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由于普遍种纯林,容易发生虫害,小小天牛几乎将宁夏20年的建设成果——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大范围植树,尤其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 2000年冬天,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