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潇洒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木”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 《旅夜书怀》 1、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那么,前两联写了哪些景? 抒发了什么情感?试分析。 1、答:①首联主要借助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融情于景,表现了使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②颔联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低垂的星辰、涌动的月亮。境界壮阔,气势磅礴。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让人倍感其身世的凄凉。 2、答:①颈联运用了反语(反语是一种修辞,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的表现手法。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悲愤之情。 ② 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沙鸥”自况,极言自身的渺小、孤单,照应前文的“独” 字,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联——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写野外远景,运用比喻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第三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写农家近景,运用拟人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出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这两联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其少年聪颖,通晓汉满文章,喜古文,工诗文,尤长于填词。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 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意,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冷清意境,表现了作者年老流落他乡、秋夜寂寞、悲情难解的烦闷。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第一种答案:同意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因为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 * 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