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

上联:大四的看大三的教大二的怎么骗大一的 下联:大一的听大二的讲大三的怎么甩大四的 横批:大三是最牛的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李澍、彭万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 只有方块字才构得成奇妙无比的对联,神奇的汉字造型配上微妙的对仗效果,世界上没有第二种语言可以比拟。这项中华民族的专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在对联的鼎盛时期,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田翁野老贩夫走卒老妪少妇小姐稚童,人人能对,人人懂对。对联文化遍及大地,通过对联来考验书生和将相的学识和聪明才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对联有这样深刻的代表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见一斑。 起源和发展 对联这一文体可称得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事实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则是对联真正的影子。《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可称得上工整。但它们毕竟是对偶,不是对联,充其量只是对联的雏形。关于最早的对联,通常的说法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chang)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中。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也十分工整。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欣赏和喜爱对联,倡导联风,在定都金陵的除夕之夜传旨文武百官庶民百姓家家户户张贴对联。他本人也深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不少千古名联。他的这些做法,对对联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联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当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喜欢,朝中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 这段时间,也确出现过无数楹联高手,明朝的解缙、唐寅、徐渭;清代的纪晓岚、阮元、郑板桥等都有杰作传世。孙髯翁所撰的“昆明大观楼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而钟耘舫的“江津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空前绝后。 民国时期,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刘师亮、冯玉祥、孙中山、郭沫若等人都写过很多有影响的忧国忧民之作。 对联趣事 解缙是明朝大臣,洪武年间进士。从小聪颖,才思敏捷,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文章诗词,尤其擅长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 ?????? 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下一副春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曹尚书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暗自赞许,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物。 ???????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令人将竹子砍短。 ??????? 再去看解家的春联,只见联尾各加一字成为:门对干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 曹尚书索性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 ??????? 解缙又在上下联尾各添一字,对联遂变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乾隆帝游江南,进一山坳,见一户人家办喜事,很热闹,便想戏弄愚民,出一上联差人送去:两个小钱贺喜,嫌少勿收,收者爱财!心想山野村夫,有何能人?片刻,一光腚牧童来到君前,左手擦涕,右手捂羞,口衔炭黑,于白绫上写一下联:一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乾隆联的妙处,在于让受礼方左右为难,收也不是(收了就是爱财),不收也不是(不收就是嫌少)。而牧童联的妙处,在于以牙还牙,让出联者无措手足,无法应付,来了不是(来了就是贪吃),不来就是嫌贫爱富。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画闻名,书法也是独具一格,有人称之为“七分书,三分画”。   这一天是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哪。郑板桥拿起笔一气呵成地写好一副对联,就贴到门上去了。可没多久,他忽然发现自己刚才写的对联没有啦!他一思忖,可能是被邻居们揭去了,谁让自己是个书画名人呢!于是,他又写了一副贴了上去。哎,一会儿工夫,又没了!坏了,照这样下去,我写的再多也会被邻居们拿去的。但不写也不行啊,哪有过年不贴对联的人家?这一下把他给难住了。   先生到底是个才思敏捷的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写了一副又贴了上去。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去揭回家。这是一副什么样的对联让邻居们不想也不敢去揭的呢?   原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vg68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