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杭州二中三年级第五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2013学年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漩涡(xuán) 嗥叫(áo) 打烊(yàng) 一场大雨(chǎng)
B.挟带(xié) 胡诌(zhōu) 叵测(pǒu) 人头攒动(cuán)
C.差生(chà) 揩油(kāi) 漂洗(piǎo) 闷声不响(mēn)
D.高挑(tiāo) 弓弩(nǔ) 辐辏(còu) 徇情枉法(xù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毋庸讳言,对中央政策阳奉阴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官员的通病。这些官员或者找各种借口推脱,夸大执行难度一言以蔽之,总要打些折扣,而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毒土地,固然体现民生为本的执政情怀,但这笔钱不应由政府代表的纳税人来出而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让污染者埋单。省关工委和组委会主办 “新思维少年”全国作文大赛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30所会所全部关停,公众拍掌称快,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终于变成现实。 。
①好的散文,就是性情文章,就像一篇文章题目“带着一本书去海边”,在自然之中还有书卷气息。
散文门槛低,几乎谁都可以写,或闲赋或游记,或唱歌或感怀,或愤怒或喜悦,或叙事或抒情,只是好与坏的差别。
但何谓好文章,何谓坏文章,争议较多,众口难调,有点“此法微妙,难以文字语言直说”的意味。
我喜欢散文,觉得散文自由,不虚构,无伪饰,流露出个人性情。
散文这东西,与围棋仿佛,易学难精。
7.下面是一篇感人的网络微小说,请根据要求答题。(5分)
儿子:“我要好吃的。”父母:“好好好,买。多吃点别饿着。”儿子:“我要衣服。”父母:“好好,买。多穿点别冻着。”儿子:“我要结婚。”父母看着住了半辈子的房,再看看儿子,微笑着说:“好。买房。”几年后,儿子跪在墓前泣不成声:“ 。”这次他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柯灵曾对微型小说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1)请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结穴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柯灵的“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这句话,请用简洁的语言点评这篇微小说。(不超过80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探究。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那么,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怱若飘尘”;“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些“古诗”中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