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 ②政治上: ③思想上: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 内容 工作重心: 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 总任务: 由 转移到 以 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方面的基本政策 转变为 ,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 意义: 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 地点: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村 乡村 城市 恢复和发展生产 政治、经济、外交 农业国 工业国 社会主义 2、成立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时间: 特点: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中国 共产党 人民 解放军 海外 华侨 各地区 地点: 从图示中可看出新政协有什么特点? 1949年9月21日 北平 内容: ①决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国名 聂耳 田汉 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内容:②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施政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行 《宪法》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提示: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各项基本政策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法律依据: ①1949年9月,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A.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 B.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探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享受民主广泛程度 性质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宪法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背景: 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打下合作基础。 立过程确 初步建立: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职能变化: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新阶段: 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 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苗族 蒙古族 傣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黎族 藏族 瑶族 壮族 回族 背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②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表现: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内蒙古自治区1947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西藏自治区196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背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②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表现: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 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们同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