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汽(H2O)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一、大气的组成 1. 组成成分及作用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在300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中波紫外线和全部的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汽(H2O)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一、大气的组成 1. 组成成分及作用 在自然状态下,干洁空气各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否变化?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会否变化?如何变化?为什么?如果产生了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底层,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大于高纬,海上大于陆上。固体杂质也是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中,一般是陆上大于海上,早晨和夜晚大于午后,冬季大于夏季。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化进程 的加快,地球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 CO2含量增加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so2含量增加 酸雨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毁林 大量制冷剂的使用使氟氯烃的含量从无到有不断增多 臭氧含量不断降低: 臭氧层空洞 2.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①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③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④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自1861年有仪器记录所来,全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20世纪的上升幅度超过0.6 摄氏度。1976年以来,温度的变化速度大约是过去100年总变化速度的3倍。在北半球,20世纪90年代是过去1000年最暖的10年,而1998年的温度比常年高出0.5摄氏度,是最暖的一年。 在5次已知的地球生物大灭绝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都处于高峰,其中包括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束恐龙时代的那个时期。研究人员说,二氧化碳浓度的异常升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酸雨形成方程式 SO2 + O2 SO3 SO3 + H2O H2 SO4 SO2 + H2O H2 SO3 ☆酸雨的危害: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由于臭氧层空洞扩大,目前世界上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000人患皮肤癌。如果臭氧层不能得到恢复,空洞继续扩大,到2070年,全世界皮肤癌者人数将增加5%。 ????现在最受重视的是氯氟烃,空调、电冰箱用的制冷剂氯氟烃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烃在低层大气中稳定,游荡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同温层(对流层顶部至臭氧层底部),直至穿出臭氧层。穿出臭氧层后,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氯氟烃迅速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极为活泼,专门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层逐渐变薄,出现空洞。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的服装与其他运动员的不一样?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分层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气温初稳后猛升, 全靠臭氧其中顶, 水平运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最美妙。 12千米 22千米 27千米 50千米 大气成分中几乎只有N2和O2 ,既不吸收地面辐射也不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大气成分主要是: N2 、O2、O3(90%)和O,此范围内发生 O2+O+M→O3+M ; O3+hv→O2+O ,温度有所上升. 在紫外线的辐射下,O2→2O,此区间里大气成分主要是: N2 、O2、O3和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