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苗木培育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 木 培 育 主讲人:王国兵 一、苗圃的建立与土壤耕作 ㈠ 苗圃的种类 根据使用时间长短,可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苗圃。 1. 固定苗圃:又称永久苗圃,使用年限可达十几年或几十年。 优点: ①面积大,便于集约经营,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实现机械化; ②能够充分利用投资和便于安装现代化的育苗设施; ③能有计划地大量生产苗木; ④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⑤种类较多,经济效益显著。 2. 临时苗圃:为完成某一地区的造林任务在造林地区内或附近临时设置的苗圃。使用年限较短,面积较小,苗木种类较少。 优点: ①距造林地近,减少运苗时间,苗根不失水故造林成活率高; ②因苗圃地的环境条件与造林地相同,培育的苗木能够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③苗期管理及保护工作方便; ④距造林地近,运费少,苗木成本低。 缺点:常常由于无条件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保护措施,致使苗木的产量较低和质量较差。 ㈡ 选择苗圃地的条件 1. 苗圃的位置 ⑴苗圃宜设在造林地的附近或其中心地区; ⑵苗圃要尽量设在交通较方便的地方,以利于运输育苗所需生产资料; ⑶距居民点较近的地方,便于招用季节工人和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2 土壤条件: 是影响苗木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条件。 ⑴ 土壤肥力:选用石砾少的、土层深厚的、土壤肥力较好的土地。 ⑵ 土壤质地:砂质壤土育苗最好。因为:砂质壤土的结构疏松,水分条件适宜,通气性能也好,土壤中的气、热条件较好;根系生长好,起苗伤根少。缺点:营养元素含量较少。 粘土和砂土不适宜做苗圃的原因: 粘土:土壤结构紧密,通气性和透水性能差,温度低,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幼苗出土困难,发芽率低,根系不发达,苗木生长较差,起苗时易伤根。北方冬季易发生冻拔害。 砂土:因缺少营养元素,水分不足,易出现旱象。夏季高温时期幼苗易受日灼。苗木根系少而细长,分布较深,苗木生长较差。 ⑶ 土壤酸碱度:对育苗有直接影响,pH值过高和过低都会使育苗遭到失败。不同树种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般来讲,针叶树种苗木适应于微酸性至中性;阔叶树种苗木适于中性至微碱性。例子p266。 ⑷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低,土壤干旱,要增加灌溉费用;地下水位过高,由于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苗根分布层,使苗木陡长,到秋季不能充分木质化,降低苗木的抗性。苗木根系也不发达,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3. 水源: 尽量利用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等为水源。否则至少具备打井的条件。以满足旱季育苗时的用水需要。 4. 病虫害及动物害: 避免选用有病虫害和鸟兽害严重的地方。选苗圃之前要进行病虫害调查工作。 (三)苗圃区划及设施 1. 苗圃生产区(还可增加可以试验区):包括各种苗木生产区和采条母树区。科研项目较多的苗圃还可设置科研试验区。 2. 苗圃辅助用地的设置原则 ⑴道路网:面积较大的苗圃,由于运输和工作的需要,应设置主道、副道、步道和周围圃道。注意减低辅助用地面积。 ⑵排灌系统: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灌溉方法分为:侧方灌溉(用于高床和大田式作业)、漫灌(用于低床育苗)、喷灌和滴灌。前两种方法一般需要有固定的灌水渠道。现在一般采用喷灌和滴灌,灌溉效率高、质量好,便于控制灌溉定额,而且占地很少,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3. 防风林带 ①减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和苗木蒸腾量,改善林带内的小气候; ②防止风蚀表土; ③冬季增加积雪; ④忌选与育苗病虫害有关的林木(病虫害中间寄主、苗木传染病源); ⑤应用常绿树种比较理想。 4. 建筑物和场院 办公室、宿舍、仓库等。 (四)整地 1. 意义: ①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保蓄土壤水分; ②改善土壤的温度条件,给土壤的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③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促进土壤风化; ④在盐碱地还有防止返盐碱的作用; ⑤整地还可以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2. 主要环节: ⑴耕地:又称为犁地,是整地环节中最主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最大最全面。 耕地季节:北方-秋季耕地效果最好;南方-秋冬季耕地效果最好。 耕地深度:对整地效果影响最大。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水分状况和养分供应以及对根系的分布深度等都有直接影响。一般播种苗生产区的耕地深度以18-25cm为宜;移植苗区和插条苗区因根系分布较深,在一般的土壤条件下耕地深度以25-35cm为宜;在沙地的耕地深度可比上述浅些;盐碱地为了防止返盐碱,耕地深度要达到40-50cm。 ⑵耙地: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环节。 作用:耙碎垡块,覆盖肥料,平整地面,清除杂草,破坏地表结皮,保蓄土壤水分。 时间:北方地区:早春时期(一般有春旱,冬季积雪,保蓄水分,所以秋耕后不耙地);南方地区:一般在秋季随耕随耙。 ⑶镇压: 目的: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在干旱地区春季耕作层土壤疏松,通过春季镇压能够减少气态水的损失。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