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牧歌和“异端”的歌解决方案.pptVIP

当代文学史牧歌和“异端”的歌解决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艺术特点 ●善于通过主观感受表达内心的强烈震动。 ●善于把握瞬间的景物感受抒发情感。 ●语言朴素自然,意蕴深刻。 五、黄翔的《野兽》 黄翔 (?1941— ) 黄翔,湖南省桂东县人。于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诗作曾选入同年全国诗选,并成为最年轻的作家协会会员。1959年被除名。2004年,黄翔应邀为北美避难城联盟属下的匹兹堡避难城首位驻市作家。 1998年以来,黄翔的生平被拍成多部中、英文电视、电影专题纪录片,在海外有着极大的影响。 野兽 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 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 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 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 我的年代扑倒我 斜乜着眼睛 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 撕着 咬着 啃着 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 即使我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1968年 黄翔的这首写于1968年的短小精悍的《野兽》,就是对文化大革命——一个摧残人的肉体、桎梏人的精神的“疯狂”时代的控诉。 “野兽”是全诗的核心意象,以之为题,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人沦为兽,人性退化为兽性,这是诗人给我们勾画出的恐怖时代图景。 第四节: 牧歌和“异端”的歌 牧歌:原意是 牧童或牧人唱的歌谣。 泛指具有田园风味的诗歌。 “异端的歌”:这里特指主流之外的诗歌。“异端的歌”包括两个类别:一是发表之后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批判的作品;一是因不合主流而当时未能发表的作品。 为什么把牧歌和“异端的歌”放在一起来讲呢?因为二者都属于主流之外的。 一、闻捷及其《天山牧歌》 闻捷 (1923~1971) 年轻时期的闻捷 闻捷,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等。 “文革”时期,闻捷受到迫害,1971年自杀身亡。 1、《天山牧歌》的内容: 主要包括《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滨》﹑《果子沟山谣》四个组诗、九首散歌和一首叙事诗《哈萨克牧民夜送“千里驹”》。 作品最为主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其一,纯真的爱情。 其二,边疆的风情。 2、《天山牧歌》的爱情诗。 ●闻捷为什么能写爱情? 爱情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相结合。 爱情与欢快的劳动结合起来。 爱情中充满对英雄和模范的崇拜。 是“我们”的爱情而不是“我”的爱情。 ●《天山牧歌》的风情诗 如:果子沟、巴里坤、博斯腾湖。 ●《天山牧歌》的艺术风格 健康、欢快、明朗的情调。 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 鲜明的民族地方风味。 语言浅显、明快、幽默。 ●诗之爱与诗人之爱。 诗中的爱情轻松欢快美好,而诗人之爱却沉重的让人无法承受,以至于诗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诗之爱被人接受,而诗人之爱却为时代所不许,这二者所构成的绝妙讽刺让人深思。 二、流沙河及其《草木篇》 流沙河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