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标导航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交通的变化——铁路 1.兴起:洋务运动期间 1)原因:洋务运动的引进 2)概况: ①1876年,淞沪铁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 ②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③1888年,紫光阁铁路——宫廷专用铁路。 知识梳理:交通的变化——铁路 2.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 1)原因: ①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②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 ③中国官员改变观念。 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愿望。 2)表现: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期间 1)概况:各条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2)原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 探究学习:铁老大的功过是非 1.请同学们看书回答有哪些反对的史实? 2.他们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地方史话:胶济铁路的修建1 1899年至1904年间,德国人在青岛与山东省会济南间修建了一条贯通山东腹地的胶济铁路。这条铁路的筑成与通车,对山东社会经济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晚清山东历史上重要事件之一。 胶济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对山东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旅行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胶济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城镇商业经济的繁荣;胶济铁路的开通,还促使山东半岛的经济格局有所改变。铁路通车后,青岛在军事上的地位益显重要,贸易经济更趋繁荣。山东半岛的贸易中心,逐渐由烟台转向青岛。 地方史话:胶济铁路的修建2 从主观上看,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是与侵占中国的领土联系在一起的。胶济铁路的修建,无疑使德国人在山东扎下了根基,使其势力范围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而且,德国侵略势力也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而逐步向内地扩充与延伸并直达省会济南,使济南变成他们向内地进行侵略与掠夺的前哨阵地;通过胶济铁路,德国殖民者将大批洋货输入山东内地,又从山东掠走大批土特产品,从而使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进一步遭到破坏,纷纷破产失业。德国殖民者还通过修筑铁路,霸占山东的优良矿区,对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随意挖掘、掠夺,并对山东的民营矿业进行百般压迫,使我国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民营资本也颇受打击、压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山东人民的贫困与苦难。 ——摘自《山东省情网》 知识梳理:交通的变化——水运 1.诞生:1872年,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2.发展: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有较大发展。但始终在列强的压制下艰难求生。 知识梳理:交通的变化——航空 1.起步: 1)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海军飞机工程处,水上飞机。 2)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发展: 民国时期,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知识梳理:通讯的变化 1.邮政业 1)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年,大清邮政局 3)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4)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 5)1920年,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6)撤销客邮 2.电讯业 1)1877年,台湾,第一条电报线——自办电报开端 2)民用电报事业普遍开展 3)民国时期,发展缓慢,20世纪30年代有所变化 综合探究: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3.一定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5.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各国列强龙灯大会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詹天佑 京张铁路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兰新铁路穿过火焰山 青藏铁路 高铁时代的到来 唐胥铁路通车典礼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冯如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大清邮票——大龙票 上海朱家角大清邮政局 万国邮联大会成立125周年纪念邮票 东北解放区邮递员 晋冀鲁豫解放区邮局书报订单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