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民俗方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卷十五民俗方言.doc

卷十五 民俗 方言 丁堰镇风俗是历史的产物,记述民风、民俗及其演变,虽己不存在的陋俗亦加记录。这不仅让人了解丁堰的今天,也了解丁堰的昨天,展望未来,知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有的要继承和发扬,有的要摒弃,有的应有力地引导群众加以改革。这里留下了可供抉择的资料。 方言,例为地方志书所收录,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已逐步被普通话所代替。丁堰方言中的称谓用语、生活用语,不少与普通话仍存在很大差别,至今还留在人们的口语中。择要收集方言并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有利于外地人了解丁堰;同乡人用方言交谈,也倍感亲切,更增亲和力。所集民谚、歇后语,有些已融入普通话语汇中,有些仍为当地所特有。口语中广泛应用这些民谚、歇后语,是丁堰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一个方面。 民 俗 一、岁时祭祝 过年,农历正月初一,今称“春节”。户户门庭整洁,老幼衣着一新。旧俗早起必敬天地神祇,放鞭炮,说“恭喜发财”吉利话,吃枣儿汤、吃汤圆。下午办团圆饭,饭不新炊,吃除夕夜煮的“陈饭”。另有陈饭笆斗,内放陈饭锅巴、粘糕,上插芝麻稭两支,稭端系红绿招财,喻粮食丰裕。用水不汲不泼,不动扫帚,团圆饭后解禁。起床迟,就寝早,入夜免灯火,说“初一晚上不点灯,入夏蚊虫少”。门檐下挂红灯笼或高系竿头,叫“天灯”。也有插柏枝于灯把上的称“百子灯”。有往东岳庙送红灯的习俗,有几个儿子便挂几盏红灯,到正月18日停止。 初二,商店招“利市”,敬“利市”神,吃“利市”酒,盘点货物。初三、初四日,串亲访友拜年,老者长袍马褂,衣冠必整,进门先拜张挂的祖先像轴,后互相祝贺。长辈给晚辈“红纸包”叫“开财门”。 财神日,初五。家家敬财神,天明前竞放爆竹,争早迎财神进门。日出商店开门,恢复营业。跳财神、跳加官的人到门,他们身着龙袍,头带假面具,做几个戏剧性送元宝的动作,说几句“招财进宝”、“一本万利”、“加官晋爵”等吉祥话,然后讨几文钱。斯日,商店定人事去留。 上灯,十三日,“掌灯圆子落灯面”,大家小户都吃圆子,挂彩灯。 元宵节,十五日,美酒佳肴,几同除夕,称“闹元宵”。这天吃茨菇、荸荠,说一年内喉疾可免。镇郊农民点燃垅埂上的杂草,叫“放烧火”,看火焰颜色,说绿主水年,红主旱年。炒糖黄豆吃,叫做“炸百虫”。 小落灯,十八日,吃面条。晚间焚香点烛敬神。庙里和尚上户送红灯,取欢喜钱。 大落灯,二月初二日,春节气氛至此结束。“二月二,接女儿”,嫁女回娘家省亲,至田间溪边采撷鲜嫩蒿头,做米屑饼团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时过年的一些带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步减少。政府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全国上下给假三天(初一至初三)。吃馒头、炒米、粘糕,炒花生,办糖食及酒宴菜肴不减当年。正月初一吃圆子、年糕,吃团圆饭。白天放花炮,晚上放烟火,热闹胜昔。初五日前,会亲访友,祝贺新春佳节;电影院、录相室,从早晨到深夜,人群川流不息。家庭中的收音机、电视机、录相机整日播放,节目不断,一派节日景象。人民政府干部登门向军烈属、残复、退伍军人亲致慰问,送慰问信、慰问品。离退休干部、职工,分别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登门慰问祝节。 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花卉果木都要挂红布或红纸条,为花姑娘祝寿。建国后,规定3月12日为植树节,全镇干部职工都参加植树活动。 清明节,群众习惯抹采杨柳新芽掺和在面粉中烙饼,传说吃了止腰痛头风。旧俗中午“烧经”祭祖,设酒菜、焚香烛、烧纸钱,叩首致念。节日前后,举行扫墓,除祭奠外,必整墓地,覆加墓土,挖坟茔帽子(圆形土块),端置坟顶。坟帽数与墓内所葬人数相同,也有用红绿纸带系于竹竿端插坟上的,统称“挂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明节政府干部、机关团体职工、学校师生、市镇居民到烈士墓扫墓、献花圈、致敬礼,缅怀先烈。居民群众在家“烧经”,到祖先墓地“挂北”的仍有。 立夏节, 公历5月6日前后,旧俗家家煮鸡蛋、烹甜菜吃,有不坐门槛、不照镜子、不照水井可免疰夏之说。小孩、姑娘辫髻上夹插皂角树叶,午后称体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吃煮鸡蛋、甜菜,称体重等习俗依然。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旧俗节前各庙僧道挨户送钟馗像、符箓,谓可以驱鬼辟邪。是日人们供神像于堂中櫃上,敬以香火、艾叶、菖蒲,门簷上贴符箓。儿童项间系“长命缕”,俗名“百索儿”,串以五香药囊、银锁、古钱等。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家家户户都吃粽子。中午备酒菜,谓为“赏午”。菜要有五红——红萝卜、红苋菜、红火腿、红鸭蛋、红虾儿。洒雄黄酒,燃驱蚊烟,以驱蚊、蝇、蜈蚣、蛇等五毒。饭罢,人们扶老携幼到观音山游玩,谓为“踱午”。商店亦停业半日。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依旧,寺庙不再送挂神符,也不再有踱午之举。人民政府倡导卫生运动,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