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Rodd技术要点.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学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 Dept of Rehab Medicin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Rood技术 一、概述 1、背景 是由美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Margaret Rood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Rood对脑损伤病人康复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选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照个体发育顺序,通过应用某些动作的作用引出有目的的反应。 Rood个人极少著书,Rood技术的记载由其学生所介绍。 2、定义 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的重组。 3、特点 强调各种感觉刺激促进肌肉、关节功能,从而增加运动能力。 4、目的 通过感觉刺激,增加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治疗原理 1、使用适当的感觉刺激 Rood认为肌纤维的性质不同,每块肌肉的作用也不一样,不同的感觉刺激可诱发不同的运动模式。 正确的感觉输入是产生正确运动反应的必要条件。 反射性的肌肉反应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育阶段。 感觉刺激通过两种反射来进行 与γ传出有关的皮肤-肌梭反射 刺激覆盖在肌腹、肌腱附着点上的皮肤,冲动传入脊髓,通过γ纤维传出到肌梭,对肌肉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 与γ传出无关的皮肤-肌梭反射 刺激皮肤上毛发,通过毛发感觉传入神经,经脊髓-丘脑束传送大脑皮质区,引起锥体束始端的细胞兴奋,再经过皮质脊髓束至脊髓,由α纤维传出到肌肉,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 2、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 感觉运动控制是发育的基础,治疗须在患者的发育水平上开始,并使其有顺序地逐渐发展到越来越高的水平。 肌肉运动的顺序 第一:引起运动(白肌运动) 第二:保持运动的稳定,维持姿势和肢体位置(红肌运动) 第三:在第二的基础上运动(白肌和红肌均运动) 第四:获得灵巧性运动 运动控制的个体发育规律 整体考虑 仰卧位屈曲→转体→俯卧位伸展→颈肌协同收缩→俯卧位屈肘→手膝位支撑→站立→行走 局部考虑 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先尺侧偏斜、后桡侧偏斜;最后是旋转。 远端 肢体近端固定→远端活动→远端固定→近端活动→近端固定→远端活动技巧。 个体发育的8个运动模式 仰卧屈曲模式 仰卧位躯体屈曲,双侧对称,交叉支配。 转体或滚动模式 同侧上、下肢屈曲,转动或滚动身体 俯卧伸展模式 俯卧位颈、躯干、肩、髋、膝伸展 身体中心位于胸10水平 这种姿势最稳定,但在伸肌张力高的病人应避免应用此模式 颈肌协同收缩模式 俯卧位能抗重力抬头,促进头部控制 俯卧屈肘模式 俯卧位,肩前屈,屈肘负重,这是伸展脊柱的模式。 手膝位支撑模式 促进发展下肢与躯干的协同收缩 站立 先双下肢站立不动,然后,单腿站立,再重心转移 行走 站立的技巧阶段 支撑、抬腿、摆动、足跟着地等 3、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 关节的重复运动:由主动肌收缩与拮抗肌抑制完成 新生儿四肢的活动 关节周围肌群共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发展远端关节技能 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先手脚触地,躯干作前后摆动 技巧动作: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行走、爬行、手的使用等 三、基本技术 1、治疗原则 分析患者的肌肉与关节的功能状态,采用合适的手法治疗。 了解各种促进与抑制的皮肤或本体感觉刺激的方法,适时的施用。 2、兴奋刺激的手段 快速接触(quick touch) 刷擦(brushing) 振动(vibration) 冰(icing) 快速伸张(quick stretch) 轻轻地持续伸张(slow maintained stretch) 嗅 痛 快速摇动(fast rocking) 关节挤压(joint compression) 3、抑制刺激手段 位置(positioning):中间肢位、抑制肢位、诱发拮抗肌、抑制主动肌 冰(icing) 温水浴(30~35°C) 持续伸张(prolonged stretch) 挤压(compression) 骨叩击(bone pounding) 压迫(pressure) 轻轻摇动(slow rocking) 振动(vibration) 4、诱发部位 身体背面诱发刺激部位 身体侧面诱发刺激部位 头部诱发刺激部位 5、治疗用具 刷子 振动器 冰 橡胶物品 纺锤体筒 圆棒 手膝位支撑器 压舌板 各种诱发嗅觉的物品 音乐刺激 沙袋 球 6、皮肤感觉易化技术 触觉刺激 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 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 轻微触摸 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 痛觉刺激 针刺、捏挤、拍打产生疼痛感 温度刺激 强冷、热刺激 应用冰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