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講綱連結.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讀人講綱連結.doc

PAGE 234 PAGE 233 2006經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6年12月8日頁224-240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PAGE 223 變焦鏡頭──由「忠」論述談《左傳》價值辯證手法 蔡妙真?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摘要 萬物流轉,而經之所以為經,乃因其間有恆常的價值原則;史家視史,亦復如是。在時間的波光中,起落翻騰多少人事物,總有些什麼是應該被銘記的。經或史的「褒貶」為的就是披沙揀金,要在人世洪爐中,煉出值得執守的「價值」金丹。 「褒貶」為的是論定是非,宣導價值以垂誡後人,卻也不能不瞻顧其間的曲折,深體當事人進退之間或有的衝突困境;因此,不見全貌的褒貶失之偏頗;抓住來龍去脈後,褒貶就未必能率爾輕出,恐怕也不易以一二字判然分列黑白。 本文以《左傳》對「忠」這個價值的論述作檢樣,一以探求《左傳》如何看待禮樂制度逐漸崩壞時期的君臣關係;二以「晏子不死君難」相關記事呈現《左傳》辯證價值的手法。研究發現《左傳》以「社稷為主」的民本觀念為封建君臣「隸屬」關係解套,對忠或不忠的評判,就容易回歸「任事態度」的檢驗,而非「服事一人」的行為約束。至於褒貶,除了「君子曰」等直接的議論,《左傳》亦巧用敘事結構,達到價值傳遞的企圖,其手法宛如電影導演運動鏡頭,時而拉大視野,讓讀者對是非曲直多一些評判材料;又適時地拉近鏡頭,以特寫的方式,掀開蒙蔽,隱曲幽微的心事得以被窺見,讓讀者在建構價值評斷時多幾個參考座標。總之,務求「原始要終,尋其枝葉,而究其所窮」,在詳盡的背景、不同的角度下,辯證事件的是非曲折,從而建構價值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價值觀、忠、左傳、經學 =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234- PAGEREF 關鍵詞 \# 0 \* Arabic \* MERGEFORMAT 223 11 2006經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左傳》價值辯證初探 =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233- PAGEREF 關鍵詞 \# 0 \* Arabic \* MERGEFORMAT 223 10 變焦鏡頭──由「忠」論述談《左傳》價值辯證手法 蔡妙真 前言 給定答案的褒貶與提供視角的論述 ──從「鄭伯克段於鄢」說起 「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所記的第一筆「外國」記事,《左傳》對此篇著墨頗深,馮李驊稱「選《左》者,無不以此為稱首。」見《左繡》(收於馬小梅編《國學集要第二編》14冊, 馮李驊稱「選《左》者,無不以此為稱首。」見《左繡》(收於馬小梅編《國學集要第二編》14冊,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年、版次不詳)卷1,頁100。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左傳》隱公元年(《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9版),頁37。以下凡引十三經皆據此版本,不再重複標注出版資料。 說「施及」、說「爾類」,似乎也間接地肯定鄭莊公終究回歸「孝子」的行列。但是讀者可不領情,歷來評論此事此文者,多以為《左傳》另有棉裡針,從莊公言語中洩漏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將自及」、「厚將崩」、「可矣」等言語,其好整以暇恰與群臣之焦慮成強烈對比,論者以為由此可知《左傳》型塑的鄭莊是「殘忍人也、陰賊人也」。 王崑繩,《左傳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初版),卷1頁3。蓋母、弟雖節節進逼,鄭莊亦步步為營,呂祖謙因之斥為「釣者為鉤餌以誘魚」,實乃「雄猜陰狠」 呂祖謙,《東萊左氏博議》(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再版),頁75。之人;如此說來,隧中的和樂融融不過是「假仁欺世,以掩其愆」, 同註3,頁4。由是此篇立意當是「以誅莊公之不孝為主」, 王崑繩,《左傳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初版),卷1頁3。 呂祖謙,《東萊左氏博議》(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再版),頁75。 同註3,頁4。 吳闓生,《左傳微》(臺北:育林出版社,出版年、版次不詳),卷1,頁3。 同註1,頁105。 這實在是有趣的現象,文本明明給定褒貶了:「段不弟」、「譏失教」、「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讀者卻依然有不同的解讀,可見價值論定的傳遞路線,有外於「君子曰」、「書曰」等外顯者,所謂「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正指出《春秋》所教者,有存乎敘事結構中者,劉正浩先生即云: 一個人如能把詞組合成精微而寓有譏諱褒貶意味的語句,並先把事情的各部分排比成一個首尾完具的整體再據實論斷,則得力於《春秋》之教。〈屬辭比事與《春秋》始隱考〉,(《經學研究論叢》,第二輯,2006年3月,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頁1-41),頁4。 〈屬辭比事與《春秋》始隱考〉,(《經學研究論叢》,第二輯,2006年3月,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