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复习2导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任安书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名句、名段。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突破“过、就、胜、其”,翻译重点句子。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累素材,学习将课文中素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背诵、默写名句、名段。 1、背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一段。 2、名句默写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窃不才,近自托无能之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 ,_________ 。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考之行事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纠正学案内容(板演) 延伸拓展 实词“过” 推导提示: 1、“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2、“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 3、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 4、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 5、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4.以其境过清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今公子故过之 8.一日,大母过余曰 经过 超过 胜过 过于,过分 过失,过错 责备 拜访 看望,探望 实词“就” 推导提示: 1、“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2、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 3、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1金就砺则利 2连辟公府不就 3轲自知事不就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若无罪而就死地 7荆轲遂就车而去 接近,依靠 赴任,就职 完成,达到目的 成就 即,随即、立即 走向,走上 上车、上路 就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刑人如恐不胜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 之势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 下欲得之者之众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尽 胜利,战胜,取胜 胜过,超过 优美的,好的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 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 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 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 水古迹”。 胜 突破虚词“其” 助词 人称代词 其 “ ”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代词 连词 副词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调节音节,不翻译 指代对象 一、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的”,“它的” 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包括复数) 。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极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三、副词。 1.加强希望、商量、祈使语气,相当于 “还是”、 “一定” “千万” “应当”。 ①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测度)语气,相当于“恐怕”、 “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四、连词。作连词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1、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逍遥游》)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4、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