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密云古北口长城介绍
古北口长城绝对不同于八达岭长城,它是一段未经修缮的古长城。透过那残缺的城墙,你能真切感受到长城特有的雄壮与悲凉。而古北口镇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燕山山脉腹地南北交通咽喉,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世人瞩目。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北京密云县东北部古北口镇。 门票:25元 开放时间:全天 景区电话:010 交通:火车? 可乘坐L815/6次火车,早上06:39从北京北站(可坐地铁2号线在西直门下,即可到达北京北站)发车,中午11点到达古北口。 汽车? 1、从东直门汽车站乘980路至密云汽车站转乘至古北口的中巴,古北口隧道洞前下车; 2、乘承德、滦平、围场、丰宁方向的长途车至古北口隧洞古北口收费站处下车。 自驾车? 从北京出发,出四元桥沿京顺路到枯柳树环岛,走密云方向,过牛栏山环岛沿101国道直行经密云县城、太师屯,即可到达古北口镇。
古北口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古北口位于密云县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蟠龙、卧虎两山南面的浅山丘陵区。潮河从北部山谷峡口流入密云水库。
古北口地势险要,在山海关与居庸关中段,山陡路险,距北京不过100公里,自古为京都锁钥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峦叠嶂中,潮河南来峡谷洞开,所以有北京东北门户之称。
古北口山奇水丽,古迹名胜众多,是清帝王去东北祭祖、狩猎、巡视必经之处,曾设驿道建营城,康熙曾在这避暑,乾隆曾在这阅兵。
明朝洪武年间修长城时,初建古北口关井跨山建成,其城建筑于山顶之上,随山势升降,蜿蜒曲折,呈现为不规则的多角形,被比喻为鸟窝式。明朝诗人唐顺之写诗说“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为鸟巢。到此令人思猛士,天高万里鸣弓绡。”
古北口城北,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山势险峻,崖壁陡立,两山紧锁潮河,河岸只有一辆车可通过的道路。金代曾于此处修建铁门扼守,所以就叫“铁门关”,也称古北口关。清朝,在古北口河西村增设柳林营,建提督府,开辟御道,修行宫,置重兵驻守关口。
古北口长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敌楼密而形式各异。享誉中外的司马台长城,就是古北口长城中的一段,其惊、险、奇、特,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为长城之最。
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北齐天保六年(555)修筑一道自西河起(今陕西榆林河)至山海关共1 500余千米的长城。其中,古北口是重点设防的关口。金、元两代曾对此关口增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起加修关城、大小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并增修门关2道,一门设于长城关口处,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一门设于潮河上,称“水门关”,存遗址。
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谭纶开始对自山海关到居庸关(见居庸关及云台)的长城进行大规模改建,古北口长城得到修建。望京楼为该段长城的最高点,海拔986米。1933年古北口抗战在此进行,360余名阵亡将士遗体合葬于古北口长城脚下,建古北口阵亡将士墓。
卧虎山长城 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海拔665.2米。建于明洪武八年。城墙全长13.6千米,设敌楼20余座。
蟠龙山长城 位于司马台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之间。全长5 000米,设敌楼19座。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为建筑精华。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为指挥机关所在地,楼呈正方形,宽10.1米,楼南北共有4个箭窗,东西各有3个箭窗,东、南、西、北各有1门;二十四眼楼造型为正方形,双层。每层每面3个箭窗,共24孔,故名。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雄踞北方的燕国,为了加强防御,最早在古北口筑墩设防。北齐时,文宣帝高洋曾于天保六年(即公元555年)征调180万民夫,修筑了一道西起榆林东到山海关全长三千多华里的长城。唐代,又在古北口设置了东军和古北二守捉(注)。金朝章宗完彦璟于泰和五年八月在古北口筑东陉二城,元朝元统三年闰月立古北口驿,明洪武十一年在古北口立守御千户所,三十年改密云后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设参军一人。特别是在五朝(辽、金、元、明、清)建都北京的八百多年的历史中,争夺古北口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今在古北口的早期建筑物上和边塞墙垣上,战争留下来的创伤,遗迹尚存。
古北口长城,是明朝建都后于洪武初年派大将徐达监工修建的。到了明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名将戚继光、谭纶任蓟镇总兵和蓟辽总督时,在明初修建长城的基础上,又亲自筹划和督办加修续建。古北口长城包括四个城段,即卧虎山城段,蟠龙山城段,金山岭城段和司马台城段,全长四十二华里,设楼143座。
古北口长城所处地势艰险,变化多端,大体成东西高、中间低的形势,长城沿山脊建造,忽高忽低,左右盘旋,长城两侧悬崖峭壁,难登难爬。特别是东部司马台城段,长城似修在一座绝壁山脊上,望京楼是古北口长城的制高点,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