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12商丘统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商丘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第一期统考语文试题(一)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出题人:省示范性高中虞城县高级中学 杜红彪 审题人:商丘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李青峰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画同源,依我看,不是甲骨记事,不是鸟篆虫篆,不是文字象形。这是个“源”,是指本源。指艺术创造中最本质的源。你也可以讲是线条,但是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创造这种线条的用笔。 书法是宇宙万物、风雨阴晴的“线化”,中国书法家用抽象的手段来表现自然万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其形式完全可以作为一幅抽象的艺术线描来独立地欣赏,使你感受到书法艺术所特有的的气势之美、韵律之美,书法艺术是抽象的艺术,也是一门抒情的艺术,它以抽象的方法营造了一个有情的世界,这是它在全人类各门艺术中最独特的一点。 中国画则充分运用了书法艺术的这种抽象的手段,这是因为中国的书法所用的工具完全相同,都是毛笔和水墨。这样,书法的用笔就成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历史上的书法家以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在用笔上给画家铺平了道路,使中国画家在笔晕墨章上不断升华,从而使中国画本身,带上了越来越强烈的书法的趣味,进而使中国画的点划流美,处处浸染了书法的抽象因素。 出现这种现象,大抵是在唐宋以后,也就是文人大量介入书画艺术的创作之后,这不能用来解释“书画同源”。事实上,从艺术史的进程来分析,书画虽然源头相同,但是发展的进程却并不同步。书法家在用笔上一直是遥遥领先的,他们的艺术实践成为画家的先导。比如说,东晋王羲之在《题笔阵图后》中,已将用笔变化比之用兵的谋略,这在与其同时代的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中,似乎尚未见到端倪;当张旭“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时候,吴道子也做到了“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然而吴道子的莼叶描,比之狂草尚有距离,直至南宋时期的梁楷才以狂草入画。我觉得,画家的悟性往往晚于书法家数百年之遥。这种情况大体上到宋元之后才结束,此后,书家与画家逐渐合流,再加入越来越浓厚的诗歌意境,进一步构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态势,也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风貌,那就是:重意境、重气韵、重风神,与诗不啻是孪生姐妹;同时,又重骨力、重笔意、重墨趣,与书法异曲同工——这,也就是我提出中国画要“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理论依据。 中国的线条发展史,真是了不起——从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最早的线条开始,直到今天,中国画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可以说,一条“线”就足以把中国历史上所有艺术品中含有线条因素的东西,全部荟萃溶解在里面——包括金石、青铜、碑刻等等。两千多年的书法艺术可以作为它的全部实践的基础,全世界哪一个国家的艺术有这样的情况?没有。线条本身就是个大学问,我们现在要把线条从一切繁杂的艺术现象中抽象出来。一部《线条论》,可以讲是奠定了中国书画技法理论基础的重要著作。 (取材于 范曾《吟赏丹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和象形字都不是书画的本源,“书画同源”是指书法与绘画同出一个本源,“源”即所用以书写绘画的线条之运笔技巧。 B.在书法世界里,自然万物可以借助书法的抽象手段来表现,在形式上与人们独立欣赏一幅抽象的艺术线描没有什么区别。 C.书法艺术兼容了抽象和抒情这两种艺术,一个有情的世界可以蕴藏在书法的抽象艺术中,形成全部艺术中最独特的一点。 D.书法艺术所特有的气势美和韵律美,是建立在书法所独有的线描基础上的,宇宙万物、风雨阴晴尽入书法的巧妙运笔之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艺术之所以能传承了书法的“线化”手段,具备以抽象熔铸情感的特点,关键于所使用的工具和书法一样,都是毛笔和水墨。 B.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讲究运笔艺术,通过艺术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在如何用笔上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画浸染了书法的抽象特点。 C.从发展进程上看,书法家的用笔艺术远远领先于画家,比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在用笔变化比不上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 D.“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写出了张旭狂草之特点,比之吴道子的“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还是高出一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家与画家渐渐合流大抵要在到宋元之后,在书画一体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诗歌的意境,“三位一体”的诗书画形成独特的态势和风貌。 B.最早的线条要追溯到仰韶文化的彩陶上面,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线条”作为十分独特的艺术语言仍有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C.金石、青铜、碑刻等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品无不荟萃溶解了线条艺术,简而言之,一条“线”的艺术就足以区别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艺术。 D.范曾提出中国画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