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1、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和胎盘等) 2、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 3、免疫分子(干扰素等) (1)干扰素的定义 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 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糖蛋白。 1.干扰素 IFN-? IFN- ? IFN- ? 来源 B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 T-淋巴细胞 基因位置 第9号染色体 第9号染色体 第12号染色体 亚型 20 2 无 性质 蛋白 糖蛋白 糖蛋白 氨基酸数 165-166 165-166 146 分子量 15-25KD 15-25KD 15-25KD 抗病毒 强 强 弱 抗肿瘤 弱 弱 弱 免疫调节 弱 弱 强 (2)干扰素的类型 I型 II型 (3)干扰素性质 糖蛋白、抗原性弱、对蛋白酶、胰酶敏感 具有相对稳定性,56°C 30分钟不被灭活 抗病毒谱广、无特异性、无毒性 干扰素的产生早于特异性抗体 在体内作用时间短 (4)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5)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广谱抗病毒 间接抑制病毒增殖 种属特异性 细胞选择性 2.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受干扰素、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活化 作用特点:杀伤不受MHC限制、无须抗原致敏 对靶细胞没有特异性 在病毒感染早期发生作用,4h 二. 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1、体液免疫:中和作用 细胞毒作用 免疫调理 2、细胞免疫:细胞毒作用 DTH炎症反应 1.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中和抗体——可中和病毒的感染 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主要是IgG、IgM、IgA (1)改变病毒表面结构或与病毒表位结合以阻止病毒的吸附; (2)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有利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清除; (3)有包膜病毒与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而使病毒裂解。 抗体的中和作用 激活补体 病毒裂解 有包膜病毒 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病毒性感染主要靠细胞免疫 CD4+ Th1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 CTL:直接杀伤或破坏表面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2、细胞免疫: (1)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抗毒作用 (2)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TDTH 病毒抗原肽 靶组织 细胞因子(IL-2、TNF、IFN-?) CD4+T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 活化巨噬细胞 未活化ICE 活化ICE ICE底物 P34cdc2 (凋亡) FasL基因 FasL Fas TCR 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穿孔素 颗粒酶 CTL 靶细胞 病毒感染与免疫 病毒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感染病毒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来自机体以外 内源性感染-来自宿主自身 医源性感染-污染病毒的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病人或医务人员间接触感染 二、病毒的感染方式 (一)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或 人与动物间的传播方式 (一)水平传播 1、通过黏膜传播 2、通过皮肤传播 昆虫叮咬——乙脑病毒 动物咬伤——狂犬病毒 3、血源性传播 注射、输血、拔牙——乙肝、丙肝 呼吸道——流感病毒 消化道——甲肝病毒 泌尿生殖道——艾滋病毒 ? (二)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胎盘:风疹病毒、CMV、HIV、HBV 产道:HIV、HSV-II 乳液:巨细胞病毒 三、病毒感染类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隐性感染 和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体内感染过程、滞留时间以及临床 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分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原因:病毒数量不多、毒力较弱 机体免疫力较强 显性感染: 引起组织细胞明显的病理伤害及生理功能紊乱 原因:病毒数量多、毒力强 机体免疫力弱 不发病,但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向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地理期中试卷试题.doc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各学科教学指导建议试题.doc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课程.doc
- 2009-2013年高考化学分类:离子共存_离子反应试题.doc
- 【备战2015】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版)课程.doc
- 【笔记】《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笔记课程.doc
- 18F-FDG-PET和PETCT在结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课程.ppt
- 【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五章第24课时细胞增殖(一)课程.doc
- 18-测试传统的应用系统-刘双叶课程.ppt
- 【步步高】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8讲染色体变异苏教版课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