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体作用与围岩蚀变Ore-forming fluids and alteration 一、概述 地质流体普遍存在,现代研究表明,从地球表层到地壳十几公里深处一直到地幔中,流体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最为活跃,是各类地质物质系统间的媒介,也是矿质活化、运移和堆积的主要介质。 流体的存在是地球区别于其它类地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 流体:气水溶液、热液、地幔流体 (一)气水溶液 指在一定深度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的气态和液态的溶液。 深度:几公里 温度:几十到几百摄氏度 压力:几十万到几千万到上亿帕斯卡 主要成分:水、矿化剂和成矿金属元素 (二)、热液的类型 岩浆热液 地下水热液 海水热液 变质热液 1、岩浆热液 指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形成的流体。广义的岩浆热液是指所有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包括由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出来的热液和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分异出来的热液,也包括一些与岩浆达到同位素平衡的围岩中的热流体。岩浆热液是一种以水为主体,富含多种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热流体。 岩浆热液 岩浆热液是复杂的多元的体系,以富含Cl和CO2为特征。可用NaCl–H2O–CO2–SiO2体系来描述其热力学性质。 岩浆热液活动有一定的温–压条件: 压力:1000×l05~2000×105Pa左右, 说明它存在的深度:7~8km 温度:100~800℃。 2、地下水热液 大陆地区 构造裂隙 深部热源 地下热卤水:地下水渗透、环流经过含盐地层时,能将盐类溶解,从而形成地下热卤水。 3、海水热液 主要由下渗海水组成,有时与地下水相混合。 4、变质热液 变质热液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因矿物和岩石的脱水作用(或称去挥发分作用)而形成,它属H2O~CO 2型流体,H2O占80%以上,CO 2约为5%~20%,盐度一般小于3%。对一种具体的变质流体而言,其成分取决于变质程度和发生脱水的变质相。 一般来说,低级变质作用产生的流体富含H2O,高级变质相中产生的流体以高密度CO2为主;原岩如为蒸发岩,则放出富NaCl的卤水,原岩如为碳质沉积岩,则放出富含水和二氧化碳的流体。 如何区分四种气水热液 宏观地质观察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三)地幔流体 地幔流体是与地幔岩石处于平衡的气体和挥发分,通过地幔岩包体中流体包裹体以及玄武岩玻璃中化学组分的研究了解到,地幔流体的主要化学组分为碳、氢、氧、氮和硫(CHONS),以及少量氟、氯、磷等,在弱还原条件下以CO2–H2O为主,在强还原环境则主要为CH4–H2O–H2(曹荣龙,1996)。 近年地幔流体与成矿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 地壳中常见的流体系统 大洋中脊热水流体系统 碰撞造山带流体系统 俯冲带流体系统 大陆盆地流体系统 地壳浅表中低温流体系统 汇聚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流体成矿模式 (据J.Kutina, 1996) 地壳浅表中低温流体系统与成矿 指低于150℃,没有年轻岩浆活动作为附加热源,在正常或略为偏高的区域热背景条件下,在孔隙-裂隙或断裂破碎带中运动的地下热水环流系统。 是正在进行水-岩反应的地球化学开放或半开放系统 是Hg、Sb、As、U以及Au、Pt、REE等活化、迁移、富集的场所 中低温流体系统特点: 靠正常或偏高的区域大地热流供应和维持; 有足够水量和一定的循环深度,因而能“集中”热量和成矿元素; 主要靠裂隙及破碎带导水,多出现在断裂交汇部位; 其形成和建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一个由正常区域热背景供热(60mW/m2),循环深度4km,发育在裂隙岩体中的地热流系统,约需10万年时间才能完成。 (四)热液成份的获得 气成热液矿床的矿石成分及其蚀变围岩; 气成热液矿床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成分; 火山喷发物的成分及火山活动地区的热泉及其中沉淀的矿物; 深层地下水(深钻和深部矿井中获得的)的成分。 二、气水溶液的组份和性质 最主要组份:水 基本组份:Na、K、Ca、Mg、Sr、Ba、A1、Si等及Cl—、F—、SO4 2—等 金属成矿元素:最主要为亲铜元素Cu、Pb、Zn、Au、Ag、Sn、Sb、Bi、Hg等。其次为过渡性元素Fe、Co、Ni,以及W、Mo、Be、TR、U、In、Re等稀有和放射性等元素 溶解的气体:H2S、CO2及HCl等 其它微量元素:Li、Rb、Cs、Br、I 主要成份对气水溶液的影响 H2O:反应介质,酸碱度 O2:氧化还原反应 CO2 :酸碱度 NaCl:盐度 气水热液的化学性质 pH值: 变化范围较大,6~9 碱性(钾、钠交代)到酸性(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再到碱性(碳酸盐化) Eh值:多数情况为还原条件 低价元素比高价多; 硫化物比硫酸盐多; 三、成矿流体中元素的搬运和沉淀 (一)元素的搬运 以硫化物形式搬运 以卤化物形式搬运 以易溶络合物搬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