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题1]滤线栅使用原则中,被照体厚度应超过
A.15cm
B.12cm
C.10cm
D.8cm
E.5cm
[答案]:A
[题解]: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被照体厚度超过15cm应使用滤线器。
[试题2]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线管管电压须超过
A.55kV
B.60kV
C.65kV
D.70kV
E.75kV
[答案]:B
[题解]: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摄影管电压超过60kV时应使用滤线器。
[试题3]所谓近距离摄影,是指焦-片距为
A.15~20cm
B.25~30cm
C.35~50cm
D.55~60cm
E.65~70cm
[答案]:C
[题解]:近距离摄影是指焦-片距为35-50cm,超过50cm为普通距离摄影,大于150cm为远距离摄影。
[试题4]深吸气后屏气,常用于的摄影部位是
A.躯干
B.头颅
C.肺部
D.心脏
E.手
[答案]:C
[题解]:肺部摄影时为增加含气量,提高组织对比度,常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方式。
[试题5]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为
A.矢状面
B.冠状面
C.水平面
D.正中矢状面
E.横切面
[答案]:B
[题解]: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为冠状面(亦称额状面)。矢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正中矢状面是过身体正中线的矢状面。水平面又称横切面,是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试题6]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
A.水平面
B.横切面
C.冠状面
D.额状面
E.矢状面
[答案]:E
[题解]:参见第5题
[试题7]中心线与地面垂直为
A.水平投射
B.垂直投射
C.向上投射
D.向下投射
E.倾射投射
[答案]:B
[题解]:水平投射、垂直投射、倾斜投射是指中心线与地面(或胶片)的相互位置关系。向上投射及向下投射分别为向被照体的头(上)端及足(下)端倾斜投射。
[试题8]中心线与被照体局部边缘相切为
A.前后方向
B.后前方向
C.切线方向
D.冠状方向
E.轴方向
[答案]:C
[题解]:中心线与被照体局部边缘相切为切线方向摄影。前后方向为中心线由被照体前方投射向后方。后前方向为中心线由被照体后方投射向前方。冠状方向表示中心线左、右或右、左方向投射。轴方向是指中心线由肢体上、下或下、上方向投射。
[试题9]第一斜位又称为
A.右后斜位
B.左后斜位
C.左侧位
D.右前斜位
E.左前斜位
[答案]:D
[题解]:在胸部心脏摄影检查时,将右前斜位称为第一斜位,左前斜位称为第二斜位。
[试题10]X线自左前经右后达胶片称
A.右前斜位
B.左前斜位
C.左后斜位
D.右后斜位
E.侧位
[答案]:D
[题解]:右后斜位是指身体右后部近片,X线自身体左前方入射,经右后部到达胶片的摄影体位。
[试题11]有关摄影体位错误的叙述是
A.右前斜位也称第一斜位
B.左前斜位也称第二斜位
C.左侧位摄影X线由右侧投射到左侧
D.顶颌位又称下上轴位
E.右前斜位与左后斜位效果相似
[答案]:D
[题解]:顶颌位是指X线由头颅顶部入射,由颌部射出,亦称上、下轴位。
[试题12]X线照片标记内容中不包括
A摄影日期
B.X线片号
C.患者姓名
D.患者性别
E.被检肢体方位
[答案]:D
[题解]:X线照片标记内容一般包括:摄影日期、X线卡号、患者姓名、被摄影方位以及体层有关标记,造影有关标记以及特殊标记等内容。
[试题13]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称为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听口线
E.瞳间线
[答案]:A
[题解]:听眦线定义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试题14]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称为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口线
E.瞳间线
[答案]:C
[题解]:听鼻线定义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之联线。
[试题15与解剖学水平面平行的连线是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听口线
E.正中线
[答案]:B
[题解]:两侧听眶线所处平面亦称解剖学水平面。
[试题16]听眶线与同侧听眦线的夹角约为
A.15°
B.20°
C.25°
D.30°
E.12°
[答案]:E
[题解]:一般头型的听眦线与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的夹角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课程.doc
- 200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课程.doc
- 5.4变压器程序.ppt
- 7-内分泌-2程序.ppt
- 2009-2010学年春季学期北海九中期末测试卷课程.doc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地理期中试卷课程.doc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各学科教学指导建议课程.doc
- 2骨、骨折愈合和植骨程序.ppt
- 2009-2013年高考化学分类:离子共存_离子反应课程.doc
- 2009广东省中学生物联赛课程.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