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代自然观Ⅱ 中国古代自然观 一、历史地理概况 地理:我国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两大主轴,以中原为中心,以多个民族、多个地区为流源,在长期的交互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的华夏民族。 时间:在夏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商末到西周,开始出现先民们对自然本原、宇宙结构以及人类起源等问题探讨的记载。其中,五行说、阴阳说在商周时期就出现,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达到理论化、系统化阶段。至秦汉,理论形态臻于成熟。 因此,西周至秦汉是华夏文明的奠定期,也是中国古代自然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长江流域:金沙江文明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黄河流域:山东莒县陶片 二、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 1,五行说: “五行”是我国古代解释事物的本原、属性及其变化的最重要的概念体系,在西周之前已出现。现今可见的详细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的《洪范》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洪范》篇是周武王克商后,向被俘的殷朝知识分子箕子询问其政见,箕子向武王陈述其政论的一篇文献。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1)五行与事物的本原及属性: 五行何意? 从经验上看,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打交道最多、最基本的自然物乃水、火、土、金石、树木等。古代自然崇拜,以此五类物质作为自然界的本原,或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间万物。 跟古希腊的四元素说相比,五行说应该是五类物质的共性,而不仅仅是具体感性的物质材料。而且,从 “润下”、“炎上”、“作咸”、“作苦”等解释来看,它更注重的是事物的属性、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比如冯友兰的解释)。 此外,五行还与古人的时空观,与皇权政治活动,与天、地、人三才等有诸多联系。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五行的起源-《史记·历书》: “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五行与祭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五行与五星-《淮南子·天文》: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暤(伏羲氏),…其神为岁星(木星),其兽苍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火官祝融) …其神为荧惑(火星)。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其神为镇星(土星),其兽黄龙。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 …其神太白(金星)。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少昊子), …其神为晨星(水星)。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五行与一年四季、空间方位: 四季: 《春秋繁露 ·五行顺》:“木者,春生之性;…火者,夏成长;…土者,夏中成熟;…金者,秋杀气之始也;…水者,冬藏至阴也。”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与空间方位:四方上下 《白虎通义·五行篇》:“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木在东方。东方者,阳气始动,万物始生。…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2)五行说对运动变化的解释: 五行相生: 《管子·五行》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 从经验看,草木可燃烧成火,燃烧后剩余物为土灰等,得出事物可相互转化的观念。 五行转化不仅是自然之道(天道),也是王道: 比如,周幽王时,王室日渐衰微。郑桓公问史伯:周朝是否要亡了?史伯以五行说解释: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而又以土为主,分别与其它四种元素“和”成“百物”。相反,“同则不继”,不能生成百物。周幽王“去和而取同”,跟厉王一样专制暴虐,非亡不可。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3)五行与王道:五行相克(相胜)说 战国末期齐国人邹衍(前305-240)将五行说进一步与皇权政治联系起来,杜撰了“五德终始”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循环。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从直观经验上看,草木可破土而出,水来土掩,水可灭火等,是自然界常见的规律。 但邹衍主要以自然之道来比附天道、王道: 谁将得天下,不是指靠武力的征伐,而是上天的安排。天意安排谁将得天下,将赋予其某种德,并显示相应的祥瑞(称“德运”)。比如周武王克商,在渡过黄河的牧野之战之际,得赤鸟之瑞,视为火德,因此武王必克商,将得天下。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共有五德:金、木、水、火、土。当某一朝代气数已尽,其德将失,将为克其取胜的下一朝代所取代。 比如,上古各朝代中,虞(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商得金德,周得火德。 按如此推算,谁将取周而代之?灭火者水,必为水德。后来秦得天下,自称得水德,其色尚黑。同样,后来汉得天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