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时代,如何培养新闻的传播专业学生.doc

新传媒时代,如何培养新闻的传播专业学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传媒时代,如何培养新闻的传播专业学生.doc

@谭天论道 【新闻教育最新统计数据】1、全国共有637所院校、开设了1073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点;2、专业点最多的是广告学(363)、新闻学(304)、广播电视学(224)。3、网络与新媒体(43)也陆续开设,预计会有较快增加。 k收起 f查看大图 m向左旋转 n向右旋转 ?2 转发 32 电视屏与互联网屏融合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两种技术的组合将会给新的媒体环境带来更多机会。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表示:通过屏幕融合技术围绕内容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将电视台节目资源输出到新媒体进行有效传播,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产品、技术、用户量资源来提升收视率,给双方带来更多的流量变现机会老婆花巨资做了整容,数天后变成美女回到家,对一脸疑惑的丈夫说:“怎么,不认识我了?丈夫愣了一下,然后惊喜地说:快进来,我老婆不在家。【小知识---年龄称谓】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实用小百科【传媒思考57】今天这个时代不是信息不够多,恰恰是信息太多了,随之出现的烦恼——阅读时间不够用了,信息的选择不好办了。这给报纸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职业化的筛选、甄别、分析、整理、加工和解读,如何利用有限版面承载更为精致的内容,如何使读者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更有用的信息。好。可以采用据目前最近的数据,报告出版前能替换到新数据最好,没有的话用最近的也可以。这个没关系。 常老师,您对西藏比较了解。这次能不能转换一下思路,关注一下拉萨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环境、产值、行业、政策、举办活动等方面,然互过渡到互联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表现。从拉萨出发,辐射到全省。案例就以西藏传媒集团为例,介绍一下这个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示例,最后展望一下在互联网带动下拉萨或西藏全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或方法论。 这是我的拙见,请您参考 我们2011年的报告,采用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选取全国60个城市对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其中就有拉萨,当然总量确实非常小,但当地确实有发展文化产业。我们从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遇到像您一样研究西藏文化产业的专家,所以我们今年非常想做一次西藏篇。 恩,这个案例可以支撑 分三部分内容:一是城市文创产业总体情况介绍;二是主题在当地的表现;三是主题的具体案例;四是展望城市文创产业愿景 2014-04-26 02:5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国内几所大学新闻人才培养方略速写(上篇)   7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张冰清就要在一家媒体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她相信自己很快就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661个,其中新闻学类专业209个,广播电视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而在1994年,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点仅有66个。原来由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开设的新闻学,现在逐渐成为各大院校的一门普及性专业学科。   那么,在中国,各个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如何培养传媒人才?在新的传媒环境下,这些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从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技能和修养?   不同院校教学差异明显   从课程设置来讲,国内各高校新闻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大同小异,基本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技能训练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原则。   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该院实行“大类”招生,先提供两年时间让学生对学院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有一个初步了解,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兴趣在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中选择学习方向,即学生在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再深入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还鼓励学生尽量拓宽知识领域,多参加学术讲座,选修外系、外专业课程或辅修第二专业,成为有专长的新闻人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在学院门前摆出造型合影。石渡丹尔摄 与北京大学不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入学伊始便要学习新闻写作课以及基本的传播理论与传播史,教师会尽量用案例使传播学理论课程变得生动,所使用的全英文教材也以娓娓道来的口吻来编写,易于理解。此外,教师还会推荐至少十余篇参考文献让学生阅读,课程考核一般都综合了考试、论文、小组专题项目等多种形式。对此,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关之烨(化名)深有体会。“学院设有三个通宵开放的工作室,里面有各种多媒体操作软件供学生查阅、打印资料,剪辑多媒体素材或进行小组讨论,以便我们能充分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