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_深入理解减灾防灾研讨.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_深入理解减灾防灾研讨

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 本节课程标准: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重点: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1、 减灾有增产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投入产出很高的事业。减灾防灾工作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减灾防灾的原则: 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减灾防灾的意义: 2、减灾有利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3、减灾防灾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基本原则: -----拯救生命优先;(关心他人生命,珍惜自己生命) 个人行动: 增强减灾防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 个人行为要注意: 健康心态: ---- 镇静、团队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 ----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 ----心理镇静是前提,服从大局是关键 总之,只要有一份警觉,懂得一些知识和规律,掌握一些避难和应急的方法,做到“超前防范”和”临危能应”,就能把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就能在灾害发生时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 正确行动: ----冷静、科学、道德规范的应对方式 地震的前兆 ????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应力变化; (6)地电变化; (7)地磁变化; (8)重力异常; (9)动物异常; (10)地声; (11)地光; (12)地温异常等等。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 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并。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应急避险?如何进行避震救助? 1、在屋内时,发生了地震你应该怎么办? 2、在屋外时,发生了地震你应该怎么办? 3、在学校时,发生了地震你应该怎么办? 4、在地震后的救助活动中,你能做些什么事情? 日本《地震手册》中的个人避震经验10条 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 赶紧熄火 不要仓皇逃出室外 发生火灾立即扑灭 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 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跟、悬崖、河边停留 注意山崩和地裂 在海边要注意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 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 注意保持秩序,注意卫生 在学校怎样避震 *在上课时,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底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的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如何在地震中求生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 *抓住桌腿蹬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道德法则 地震发生的瞬间,你要利用12秒的预警时间尽快躲避,完全不能前思后想、左顾右盼;如果此时你已经在户外,千万不能再冲回房内。你要相信你的亲人也能很好的进行避震。每个人能逃则逃,能避则避,首先要保护自己。道德原则更多表现在震后的抢救中,而在震时去顾及他人往往是不成功的。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