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大洪水-黄河流域
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 21 1662年9、10月间(清康熙元年八月)黄河及邻近流域洪 22 1761年8月(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 23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洪水 24 1875年7月(清光绪元年六月)晋西洪水 25 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 1904年7月(清光绪三十年五月)黄河上游及川西北洪水 27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28 1958年7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 29 1977年7月延河、北洛河、泾河洪水 30 1981年9月黄河上游洪水 31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 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
山西省水文总站:宁秀英
本章概述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晋东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异常大洪水,沁河九女台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达14000m3/s,为近50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与此同时丹河卫河以及河南省境内的伊、洛河也普遍发生了大洪水。 该年气候极为反常,大汛期间降雨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农历六、七、八3个月,连续多次出现灾害性大洪水。沁河、伊、洛河下游地区灾情极为惨重,淹死了万余人。然而在山西省其它地区及陕西省却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由此可见该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很特殊,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虽然洪水发生的年代相去久远,但由于洪水特别大,灾情异常严重,各类史籍如地方志、《明实录》、《明史》、《明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行水金鉴》、《续文献通考》等多有所记载。除此以外,在沁河流域还调查到4处有关该年最高洪水位的题刻、碑记以及至今还流传的洪水民谣。 现将该年暴雨、洪水情况简要归纳如后。
一、雨情
从表1所列的记载可以看到该年汛期雨量特别丰沛,洛阳、沁阳等地区自六月至八月淫雨长达3月之久,六月中旬至七月份又连续发生大强度的暴雨,伊、洛河、沁河、丹河多次发生大洪水。八月份大雨区逐渐移至漳、卫、滹沱河流域,同时黄河下游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也发生了暴雨洪水。
与沁河紧邻的汾河流域,却出现严重的旱情。霍州、浮山等州县均有“六月旱”的记载,晋中旱情更为严重,《寿阳县志》记载“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苗尽槁,大旱。”山西其它地区以及整个陕西省出现大范围的旱情。① 根据各条河流的水情分析,沁河、丹河、卫河以及伊、洛河洪水很大,由此可见六、七月份暴雨主要位于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位置大致如附图20—1所示。三花区间是黄河流域主要的暴雨区之一,历史上著名的1761年特大洪水,以及近期的1958年、1982年洪水,均由三花区间的大暴雨所产生。与1958,1982年比较,1482年暴雨区位置偏北,因而沁、丹诸河的洪水特别大。
二、水情
(一)洪水发生时间 从六月份开始,三花区间各支流普遍发生大洪水,洪峰出现的时间各条河流不尽相同,丹河最大洪水出现在六月初十(6月25日),沁河六月十八(7月3日),卫河则在六月二十三日(7月8日),伊洛河亦有“六月水溢”的记载。七月份沁河再次发生大洪水,《怀庆府志》记载:“七月霖雨大作,沁河暴涨,决堤毁郡城,摧房垣、漂人畜不可胜计。”自六月中旬至七月份,伊、洛、沁、丹、卫诸河连续出现多次大洪水。沁河有“大水围困九女台四十多天”的传说。九女台河段位于阳城县沁河河头村以下10km处。九女台为一天然孤丘矗立于沁河左岸,台高约30m,通过一道石梁(中高水即淹没)与左岸相连,台上建有庙宇。相传明成化年间,九女台被大水围困40多天,与外界断绝,庙内断炊,饿死了两个小和尚。大水过后,老和尚在庙门迎面的崖壁上刻下“成化十八年河水至此”题刻,还给两个小和尚塑了泥像,1955年泥像尚存。联系到历史文献中“大雨连旬”,“霖雨三月”等记载,以上的传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华北地区中小河流,大洪水一般多表现为峰型尖瘦陡涨陡落的过程。1482年洪水不仅峰值很大,而且洪水持续时间极长,连续出现多峰过程。 (二)最高洪水位和洪峰流量1482年洪水距今年代久远,洪水位的调查较困难,只在沁河中游调查到四处碑记和洪水刻记。碑刻的地点和内容如表2和图20-1。
沁河河头村渡口洪水碑于1941年为日寇扩建公路时所毁,碑文及碑座的位置当地居民记忆很清楚,根据所指认的位置,测得碑座地基高程432.70m(润城水文站假定基面),高出河底约27m。 九女台刻字位置高程464.78m(大沽基面)高出河底约23.7m,图20-2为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洪迹题刻。 阳城县瓜底村洪水刻字“成化十八年大水过崖头”(已毁),位于沁河支流阳城河上,刻字的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2任务建筑结构试验.doc
- 1老北京的记忆.doc
- 1国家安全社区工作报告.doc
- 0067某道路二侧景观带施工组织设计.doc
- 01项目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doc
- 2010版gmp认证规则实施详解.doc
- 2010巩固提高农业养殖技术教案45课时.doc
- 003=369个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doc
- 2011年la、x刀、γ刀物理师试题.doc
- 2011年职称英语卫生类bc级参考译文.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