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1(R-73)射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A-11(R-73)射手

AA-11/R-73射手 俄罗斯空军苏-27双机编队,其机翼挂载的是R-73和R-27空空导弹。 R-73 导弹是前苏联 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红外格斗导弹,北约国家称其为“射手”AA—ll。该弹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可挂载在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等飞机上,能在昼间和夜间对作机动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实施攻击。 R-73的弹长约2.9米,弹径0.17米,翼展约0.51米,战斗部重8千克。它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MIKl,重约105千克;一种是 MK2,重约l10千克。该弹采用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导引头可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联动,达到快速瞄准跟踪、快速发射的要求。其离轴发射角约为60度。 R-73LE是R-73L型导弹的外销型号 R-73LE导弹尾喷口特写 R-73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口内装有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而其过载能力很强,最大可达40g,能攻击做 12g机动的目标。这种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导弹的最小发射距离仅 300米,是所有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小的,而其最远发射距离则可达30千米,在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中也是比较大的。 R-73并未如AIM-9X般使用热成像制导头 概 述: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是90年代世界上性能最好格斗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之一。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 SU-30MKI配有TVC发动机和R-73M2,这能在过失速时保有射程优势。 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最近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它是一种修改的R-73,在支架和发射轨上向后挂载,而且装有一个助推器。其面向前方的助推器喷管由一个气动整流罩覆盖,整流罩在助推器点火时被吹掉。助推器使导弹离开发射架,而且克服导弹的大部分负速度。接着主发动机点火,脱开连接的助推器,而且推力的增加使导弹在发射飞机后部30米时克服导弹的负速度。然后,在发射前锁定目标的导弹导引头继续跟踪目标,而加速的导弹弹体在助推期间燃气舵偏转器的帮助下,可作±180°的转弯,使导弹飞向目标。发射飞机的飞行员不能目视确定这种导弹已锁定于所选的目标。然而,与从发射架向前发射,并转向后半球飞行的导弹比较,维姆佩尔这种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20km(P-73МД1)      30km(P-73МД2) 最小射程 300m 最大速度 M3.7 使用高度 ≤20000m 最大过载 50g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主动雷达 战 斗 部 连续杆式,重8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05kg(P-73МД1)      110kg(P-73МД2) 弹  长 2.901m(P-73МД2)      3.200m(P-73МД2) 弹  径 170mm 翼  展 510mm 基本情况 该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和“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前者取胜,推出的是首次采用气动与推矢控制方案的机动性极好的全向攻击空空导弹,代号为P-73;后者失败,推出的是美国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的翻版,机动性差且无发展潜力,代号为P-14。P-73由“闪电”设计局于1976年开始研制。 但在1981年12月的国防机构改组中,由于“闪电”设计局的主要任务已从1976年转向航天领域,正在研制“暴风雪”航天飞机。因此,一大批“闪电”设计局的机载导弹设计师,连同P-73空空导弹研制项目,均转入“三角旗”设计局,使之成为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