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适合地大学子复习大全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生物学适合地大学子复习大全详解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以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古生物学以化石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具备生物特征: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成分、生活活动痕迹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假化石与化石相似,但与生命活动无关,主要是矿物集合体、泥裂、砾石、矿质结核、树枝状铁质沉积物等。如姜结石、龟背石、鹅卵石等。古生物的时间界限: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即全新世以前 化石形成的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1)生物硬体 矿化硬体 矿化程度 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 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2)有机质硬体? 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化学条件、生物条3.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 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 脂、冰川冻土等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 石化作用时间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5.成岩石化条件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 压实作用、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 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 的过程 。 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 (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 ) 模铸化石 (印痕:生物 软体 在围岩上留下的 印痕 、印模:生物 硬体 在围岩表面上的 印模 、核:生物硬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或生物 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 充填固结形成的化石 、铸型:原壳体被全部溶解后,沉 积物在原空间再次充填形成 的化石 ) 遗迹化石 (包括痕迹和遗物)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 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化学化石(分子化石) 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化石的用途a.确定和对比地层时代;b.阐明古地理、古气候;c.阐明某些沉积矿产的成因和分布 标准化石:地质历史时期中,演化迅速、生存时间短、数量多、平面分布广泛,能准确确定地层年代。 指相化石:能指示特定沉积环境的化石。 早期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四大飞跃: a.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b.生物的分异带来种类的多样性;c.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变;d.后生动物的出现。 原生动物门----蜓亚目 一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概述 1、概况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只有一个细胞。但它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有机体,具有新陈代谢、感应刺激、运动、繁殖等功能。原生动物没有真正的器官,但细胞分化产生“类器官 ”如鞭毛、纤毛、伪足就是运动类器官。 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由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一般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属微化石。有些原生动物具有骨架或坚硬的外壳。 原生动物分布广泛,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中,有的营寄生生活。 2、原生动物门分类 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和类型分为4个纲: 鞭毛虫纲—1条或数条鞭毛;无重要化石 纤毛虫纲—体表具许多短纤毛;化石稀少 肉足虫纲—具伪足;化石丰富,比较重要的有放射虫目和有孔虫目 孢子虫纲—无运动类器官,寄生生活,无化石 二、原生动物门-----蜓亚目(Fusulinina) 分类位置:属肉足虫纲(Sarcodina),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 地史分布:早石炭世晚期出现;早、中二叠世最繁盛;晚二叠世末灭绝。 地层意义:蜓类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特征清晰,是全球C-P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三、蜓壳的基本特征 大小: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达3-6cm 形态: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透镜形 初房:位于壳的中央,一般呈圆球形,最早形成 的房室 旋壁:虫体分泌的硬体,它围绕一假想轴增长, 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内部的房室 四、蜓类的研究方法 蜓个体小,包旋壳,只有切片才能研究内部构造。 轴切面—通过初房,平行于假想轴(旋轴)的切面;可见: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褶皱的隔壁 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旋轴的切面;可见:初房、隔壁、房室、拟旋脊、旋圈多少 弦切面—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可见:隔壁褶皱情况、旋脊或拟旋脊 斜切面:与旋轴斜交的切面;e.)房室:由壳壁包裹的空腔。F. 隔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