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共59张PPT) .pptVIP

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共59张PPT) .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共59张PPT)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④约数。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⑤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微? ①细小,轻微。 同现义 ?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 ? ④幽微,精妙。 (例:微言大义 ? ⑤隐蔽,不显露。 (例:见微知著 ? ⑥如果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 ④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之?? ①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④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② 吾其还也 (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③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烛之武退秦师》连环画 文学常识 一、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二)国别体:是一种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例。 (三)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记传为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清史》的二十四史均采用这种体例 春秋五霸 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通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3、十三经 《易经》、《书经》、《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4、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这三部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5、二十四史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自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唐书(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五代史(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 《明史》(清张廷玉等) 6、古代姓名的由来 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1)以姓为氏。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2)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3)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邑。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4)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5)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 (6)以先人名或字为姓。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7)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ailexingk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