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序》.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货殖列传序》.ppt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腐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52万多字,纪事起自黄帝,止于汉武,首尾共约3000年。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130篇。《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和帝王本人的事迹;《表》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的表格谱列出来;《书》记载礼乐、经济、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的史事;《列传》记载名人以及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物。《史记》中许多篇章极具文学价值。两千多年来,《史记》以包罗万象的内容、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系统而完备的历史方法、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通俗而生动的语言,在古代文献中占据了突出地位,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和文学杰作。不但后代散文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作者所创造的体例,更为后代的“正史”树立了典范。 本篇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序文。货殖,即经商、做生意,以生财求利之意。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儒家反对“言利”,道家宣扬“寡欲”,商鞅、韩非等人则认为务农为本,经商为末,统治阶级亦不重视甚至反对发展商业,这些迂腐主张很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司马迁在文中有力地论证了人类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指出,仁义道德及礼的真正施行,也必须建立在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的基础上。全文高屋建瓴,识见卓越,体现出司马迁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刻性。 《老子》曰[1]:“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wǎn近世涂民耳目[2],则几无行矣。 [1]甘:用于意动,以……为甘。下文的“美”、“安”、“乐”,用法皆同。  为务:当做要务 [2] 輓(wǎn):通“挽”。涂:涂抹,堵塞。几:几乎,近乎。无行:不可行,行不通。 译文朗读: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邻国的人互相望得见,鸡狗的叫声彼此听得到,各国的百姓都认为自己的饮食甜美,自己的服装漂亮,习惯于自己的风俗,喜爱自己的职业,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如果定要采用这种主张,把它作为要务,来闭塞近代百姓的耳目,那就几乎不可行了。 段落分析 老子的所谓“至治”,即指其理想的“小国寡民”之世,乌托邦式的原始“乐园”,人们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当然就不知货殖为何事。 文章开篇先树靶子,引《老子》谬论而破之,为确立申说自己的论点扫除障碍。批判老子“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指出其理想行不通,从反面说明货殖之事的必要。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yú 、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1],口欲穷刍chu豢huan之味[2],身安逸乐,而心夸矜jīn埶shì能之荣[3],使俗之渐jiān民久矣[4],虽户说以 眇miào论[5],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6],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1]夫:助词,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 已:同“矣”, 极:“听尽”、“看尽”。 [2] 穷:“遍尝”、“吃够”。刍豢:泛指牲畜。用草饲养的叫“刍”,如牛、羊;用粮食饲养的叫“豢”,如猪、狗。 [3] 埶(shì)能:权势和才能。埶,同“势”。 [4] 渐jian:浸染。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