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华中农业大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华中农业大学课件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4-1 概述 定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是根据物质的 基态原子蒸汽对同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测量的方法。 AAS的发展历史:其现象发现于19世纪初,到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沃尔什(Walsh)提出了峰值测量法从而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基础。60年代后发展迅速,现在能直接测定70多种元素。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食品等领域。 一、原子吸收线 (一)原子吸收线的产生:由于原子受外界能量激发, 最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而产 生。 共振吸收线: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最低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共振发射线: 电子从最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 共振线: 共振吸收线和共振发射线的总称。 共振吸收: 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分析线: 共振线和一般吸收线均可作为分析线。 2、影响原子谱带变宽的内、外部因素 A、自然宽度 10-6~10-5 nm 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寿命不一样而 产生。 B、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10-3nm 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产生。 C、碰撞变宽(压力变宽) 10-3nm 原子间或原子同其它粒子的碰撞使原子的基态能级 稍有变化,因而吸收谱线变宽。 a. 赫尔兹马克变宽(Holtzmark) 由同种原子碰撞引起,也称为共振变宽 b. 罗伦茨变宽( Lorentz) 由不同种原子碰撞引起。 D、自吸变宽 由光源周围温度较低的原子蒸气吸收 同种原子发射线而导致的谱线变宽。 E、埸致变宽 由强电埸和强磁埸引起。 结果:谱线的变宽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 灵敏度下降。 §4-3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基本部件: 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转换装置→显示、记录系统 ? 一、锐线光源 1. 作用: 提供原子吸收所需要的足够尖锐的共振线。 2.要求:辐射强度大、稳定性好、背景小、寿命长、 操作方便。 二、原子化器 作用: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定元素转化为基态原 子蒸汽。 2.无火焰原子化器 最常用的是石墨炉。 (1)本质:是电加热器。 (2)特点: a. 试样用量少。(液体几μL,固体几mg) b. 原子化效率高(几乎达100%),因而灵敏度高。 c. 精密度差,操作复杂。 (3)结构: 由炉体、石墨管和电、水、气供给系统三部分 组成。 (4)原子化法过程:分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 四个阶段。 三、单色器 组成:入射狭缝、光栅、反射镜和出射狭缝。 作用:选出有用的谱线。 光谱通带:即单色器出光狭缝允许通过的波 长范围。 W=D·S W: 光谱通带(nm) ; D: 倒线色散率(nm·mm-1); S: 狭缝宽度(mm) 位置:置于原子化器之后。目的是防止原子化时产生的辐射干扰进入检测器,避免强烈辐射引起的光电倍增管疲劳。 §4-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分类 干扰因素:溶液的黏度;表面张力;密度;溶剂 的蒸汽压;雾化气体的压力 (2) 干扰性质:非选择性干扰。对试样中各元素的影响基本相同。 2. 消除和抑制方法: (1) 配制与待测试样溶液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如试样组成不详,采用标准加入法加以消除物理干扰。 (2) 避免使用黏度大的硫酸、磷酸来处理试样;稀释试液。 二、化学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由于待测元素与共存组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挥发或难解离的化合物,使基态原子数目减少所产生的干扰。 2. 消除和抑制方法: (1) 提高火焰温度 提高火焰温度使难挥发、难解离的化合物较完全基态原子化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