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唐代 柳宗元.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渔翁》唐代 柳宗元.ppt

第六单元 心灵净土 P217 先入为主 《渔翁》唐代 柳宗元。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称道。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新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卒于柳州任所。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诗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诗风格清峭。存留诗文600余篇。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渔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作品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这首诗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诗人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 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 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 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 “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 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 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 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 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