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能与铸造业领域的发展应用.doc

碳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能与铸造业领域的发展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能与铸造业领域的发展应用

碳化硅 大连理工大学 周继扬 1.碳化硅 碳化硅(SiC)这种人造矿石,投入工业性生产以来,其优异性能它的应用领域逐步例如: 磨削材料;半导体材料及元器件;电阻发热体; 电阻元器件;冶金、铸造工业中用于炼钢的精炼剂、脱氧剂、熔化铁液的增Si、增C剂;高要求的耐火材料。有含SiC的耐火制品在高炉上使用。我国的SiC耐火材料是上世纪50年代由葫芦岛锌厂首先研制并生产使用的。60~70年代,发展缓慢。80年代初的调查,我国当时SiC年产不到3万吨。用于耐火材料只占10%左右,也只用到冶金行业。80年代末,SiC年产量达八、九万吨。远比铸造业早,涉及范围宽,对SiC的性质认识也更深刻。随着技术的进步,铸造生产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此刻,从冶金向铸造转移技术或借鉴冶金行业的好经验也是十分自然,犹如水到渠成的事。今天,SiC作为炼钢脱氧剂的广告已出现在近期国内一些铸造杂志上,说明铸造在进步。 .SiC一同伴随我国铸造业发展小史 国外的铸造工作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有少数铸造界的先驱,在他们的工作中接触到了碳-硅这两种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情况。如早期出现的C、Si系类孕育剂的提出与使用就是在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 1922年,美国人Crosby用石墨和硅铁混合在一起加入浇包作孕育处理,经反复摸索,终于使处理后的铸铁石墨形态均匀,近似今天的A型石墨、珠光体基体、机械性能好过其他方法。这就是现今被划分为碳硅系类孕育剂的原始。碳-硅系孕育剂是晶体石墨与硅钙(或硅铁)等合金的颗粒状混合物。其中的晶体石墨在铁液中起到外来核心作用,并延缓衰退。进一步提高核心数量,是抑制白口能力最强抗衰退能力也英国Foseco公司在50年代的产品中的Inoculin 10号孕育剂是典型的C-Si系孕育剂,成分中含有石墨47~53%,Si30~35%,Al0.7%,Ca0.6~0.8%,Mn2%,Zr1.6~2%。推荐用于消除薄壁灰口件CE =3.9的白口组织,加入量是0.05~0.2%,而英国本身则制定一种含Al=0.7%,铝量偏低的优质C-Si系孕育剂。 我国过去生产过TG-1型化学成分为30~38%C,33~40%Si,4~6%Ca,1%Al。在C-Si系的孕育剂中,往往还含有Sr、Ba、Zr。 这种C、Si系孕育剂的缺点有:熔化温度(或溶解温度)高,不易被铁液吸收。解决办法:处理温度要高,处理在1400℃以上浇注;孕育剂以细粒度。采用包内孕育,在出铁槽均匀加入,加入量0.3%、吸收率0.1%左右。这种碳-硅系混合物孕育剂主要用在高强度铸件,如机床床身,内燃机缸体、缸盖,耐压致密铸件。 经查证,种孕育剂中的C、Si元素也仍来源于结晶石墨与硅铁75并非SiC。1941年美国Eash发表了“孕育对灰铸铁凝固的影响”一文,首次提出加硅铁到铁之后,可产生一个富Si微区。在这区域中,碳的活度高,有助于石墨成核。但也没有发现SiC过渡微区出现在Fe-Si孕育剂四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冶金行业正利用SiC的高温稳定性、高导热性、低膨胀性优良的特点,生产高档含SiC的耐火材料。如美国早在70年代末,其冶金用途已占SiC总量60%以上。而70年代末,以世界水平而言,铸造与冶金比,差距还相当大,各种炉子用的耐火材料仍以普通粘土砖或硅砖、高铝砖为主。SiC这种材料在铸造领域一直受到冷遇,或没被重视。世界如此,在中国是这样。 1981年,在保加利亚召开的48届国际铸造年会上,我国赴瑞典访问工程师王春琪[]教授将他在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冶金系铸工教研室主任Fredriksson指导下完成的“论铁水孕育机理”论文向大会做了报告。他们发现在FeSi颗粒四周形成了碳化硅晶体,这个新生成相存在时间短,当FeSi完全熔化后,也随之消失。但遗留下来的高硅区(高C、高Si)却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碳、硅的浓度不均,以及碳的高活度区的存在,为石墨的成核提供了一个必需条件。他在实验中定量、定性地检查到FeSi四周SiC晶体的存在。说明SiC晶体在铸铁孕育机制方面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虽然这一观点形成不了关键效应。不过从事铸铁研究工作的同行,加强对SiC重要性的认识。德国人T.Beneke(耐克)在他的“在铸铁熔液里SiC的预处理效果及溶解特性”一文中,对此做了充分的肯定:“在铁液中SiC的溶解阶段是石墨析出前必经的中间过程”。同时持这种看法的其他人论文发表在1965年,1966年。虽然发表时间早些,不过他们没有试验结果证明,缺少说服力。 关于SiC作为铁液预处理剂,乃至孕育剂,值得重笔一书的是,那位德国人T.Benecke,以及世界铸铁冶金学、无机物化学博士(资深专家)维也纳大学董事会董事B.Lux教授。 T.Benecke是德国慕尼黑电冶炼工厂Kempetm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官工学博士。长期从事SiC材料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