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docVIP

(全)《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其先炎帝胄胤,封望于齐,地方五百。(《全隋文补遗?崔玉墓志》) 另一例是唐代墓志: 前时列土封望,谓曰金城人也。(《山右石刻丛编?申屠晖光墓志》) 古籍所见名词性的“封望”很少,宋代为最早,又考虑到唐宋封爵制度与前代的不同,以及“望”字有关字义在唐代的稳定性、构词的活跃性,故再拟名词“封望”词义: 爵位前的地名。唐宋时,其多为官员的郡望。 附 注 后一句实是点出笔者所认为的词源,因“封望”在古籍中出现甚少,笔者不敢自必,乞请专家教正。 参考文献 韩理洲.全隋文补遗.西安: 三秦出版社,201 6.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 3. 5.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 7.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 1. 8.周世昌.说“地望”.辞书研究,1985 ( 5) . ,以组合代释义。它们都是最基本的词,供人们日常使用。古代有13例,如: 南 《说文?部》: “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尾 《广韵?尾韵》: “首尾也。” 【S式】,声训。用读音相同相近的词来释义,古代有12例。 母 《说文?女部》: “牧也。” 热 《广韵?薛韵》: “《释名》曰: ‘热,k也,如火所烧k。’” 【X及其复合式】,即用无需验证真伪的习惯看法来释义,常常是评价性的。古代有19例。 火 《说文?火部》: “也。南方之行。”按: “南方之行”指五行之一,X式。 人 《广韵?真韵》: “天地人为三才。” 白 《正字通?白部》: “西方之色。” 春 《说文》释“推也”,即草木推土出芽。按: S式。《广韵?谆韵》改作“四时之首”,变成M式(描写式),《汉大》更采用复合的T+M式: “ 1.春季;春天。我国习惯指农历正月至三月,为一年四季中第―个季节。” 四 《说文?四部》: “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按: X式。《正字通?□部》变成: “物数倍二为四。”M式。 火 《汉大》改用M式解释: “ 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大多数释义采用下面三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逻辑的释义方式。它们解释的是使用义,其释义可以根据事实检验真伪。 【T式】,用同义词近义词释义。 毁 《说文》: “缺也。”《广韵?纸韵》: “坏也,破也,缺也,亏也。”《正字通?殳部》: “坏也,亏也。”《汉大》: “ 1.毁坏;破坏。”按: 四个点都使用T式。 长(zhǎng) 《广雅?释诂一》: “老也。” 【D式】,此定性指用上位类名释词,或用“类名+总称”“泛指+类名”“数字+类名”等形式,无描写。类名一般固定性好,如有外加的描写就是M式了。 刀 《说文?刀部》: “兵也。”按: 即兵器。 草 《说文?H部》: “百卉也。”《汉大》: “ 1.草本植物的总称。” 【M式】,用描写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方式释义,包括与他词对比。其中以“属加种差”法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就是定义。 百 《说文?白部》: “百,十十也。”《正字通?白部》: “十十为百。”《汉大》: “ 1.数词,十的十倍。”按: 为D+M式,揭示“百”的本质,是定义。 这三种释义方式能够或详或略地正面揭示词义,一直沿用到今天。即使《汉大》使用了简单的T式、D式,基本上都能在同书中追踪到比较详实的解释。假如读者对“母: 母亲”的解释不满足,可追查“母亲”: “ 1.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 3.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 用同义词近义词释义,简单易懂。可是它欠翔实精准,如果一个词没有同义词近义词就无法使用这一释义方式。还有,它容易导致循环释义。定性式如果只有上位类名,则内容空泛。定性式在《说文》《玉篇》《广韵》里常见,简单释“草也”“木名”或“鸟也”,现在几乎不用了。用“……的总称”等也可能出现循环释义。描写式是最细致最准确的,其生命力也最强。由于其释词难度最大,所以发展得也较晚。 古今总趋向是M式释义不断增长。《说文》点有9个,到《正字通》就发展到23个;到《汉大》发展到41个。它们分别占同一个点的1 9.1%,4 1.1%,6 9.5%,都大幅度提升。到了现代它已是占压倒优势的释词方式。 有一例特殊。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