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docVIP

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doc

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   麦琼方的母亲文化虽然不高,但心里有大爱,“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正是她留给儿女们的优良家风。37年前,身为医院洗衣工的麦琼方到山里探望曾照顾过的瑶族大姐,当地农村的贫困让她震惊。受母亲的教育与影响,她走上了募集物资助困的漫漫公益路。   37年来,麦琼方用坏了近20根扁担,为贫困乡亲送去30余吨自筹的物资。如今,年近花甲的麦琼方依然走在挑担下乡的公益路上,她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己所能为贫困乡亲送去更多温暖。麦琼方挑担独行公益路的善举被网络曝光后,网友们称她为“扁担姐”,她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   洗衣女工有颗金子般的心,独自挑担下乡去“助困”   1979年,20岁的麦琼方成为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里的一名勤杂工。一天,麦琼方到住院病房换床单,看到一个瑶族大姐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从别的病友那里得知,这位瑶族大姐家里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抽不出人来陪护她。她做手术后,一日三餐都是病友代买,有时没人代她买饭,只能饿着。   了解到这种情况,麦琼方动了恻隐之心。她和那位瑶族大姐攀谈了几句,笑着对她说,从现在起,我给你送饭,你只管安心养病!   此后每到饭点,麦琼方总会准时推门进来,把专门为她烹制的病号餐送到她的床前。   原来,麦琼方那天回家后,把想为无人照顾的瑶族大姐送饭的想法说给了母亲,一向乐善好施的母亲十分支持女儿的举动。于是,每到开饭前,母亲就会把做好的营养餐送到医院,再由女儿送到瑶族大姐的病房里。麦琼方的母亲不但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还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拿出最好的东西给病人吃。   一个多月后,瑶族大姐病愈出院。回家前,她对麦琼方千恩万谢,并留下了自己家里的地址。   五一节到了,麦琼方惦记着那位出院的瑶族大姐,她叫上几个平时玩得不错的姐妹,先是坐车,后来坐船,然后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瑶族大姐所在的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洋屯。   走进屯里,麦琼方被当地群众的贫困震惊了,屯里百余户人家,家家都是用石头砌起的屋子,房顶大都用茅草遮挡,多雨季节,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很多人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到了冬季,只能靠煮芋头充饥。   更让麦琼方震撼的是,村里许多人家缺衣少穿,一对兄弟竟合穿一身衣服,谁有事出门,衣服由谁穿,不出门的就在家光着屁股。村里光着脚乱跑的孩子比比皆是。患病住院的瑶族大姐家里更可怜,一家人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乡亲们的贫困让麦琼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返回市里后,平洋屯乡亲的贫困一直在麦琼方脑海里挥之不去,想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想法愈来愈强烈。母亲的文化虽然不高,但心里有大爱,“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正是他们家的优良家风。麦琼方幼年时,经常跟着母亲上街给流浪汉理发。因此,对于女儿想为瑶族乡亲做好事的想法,母亲一百个支持。   于是,麦琼方发动要好的姐妹们捐粮捐油,不穿的衣服也拿出来,她准备把这些东西送到平洋屯。姐妹们对她的倡议纷纷响应,有的从家里“偷”油“偷”面,有的把家里的粮票“偷”出来换成了大米。很快,麦琼方筹集了数十斤大米、面、油,还有几十件衣服。   随后的一个周日,麦琼方和姐妹们出发了,她们一路舟车劳顿,手提肩扛,把筹来的米面油、衣物等送到了平洋屯。到达村里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乡亲们看到麦琼方送来了这么多急需的东西,纷纷围了上来。麦琼方按照每户村民的贫困程度,把物资分了下去,一位领到两斤大米的阿婆攥住麦琼方的手,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真是大好人呀!”而一位领到鞋子的男孩,穿上鞋子后,更是咧开刚掉乳牙的嘴蹦了起来。   第一次送“温暖”回来,麦琼方与那些深山中的贫穷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决定把为乡亲们“助困”的行动坚持下去。   为了筹集物资,麦琼方成了不折不扣的“乞丐”。她见到熟人就问:“你家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吧!”“听说你家被子要换新的?旧的还要不?”邻居、同事、朋友经常被麦琼方反复询问。他们对麦琼方的助困之举很是支持,纷纷把不穿的衣服或更换的被子拿过来。筹到需要的衣服和被褥后,麦琼方还要细心熨烫、消毒,然后打包,准备运进山里。   由于下车或下船到村里,还要走一段山路,光靠手提、肩扛,根本运不了多少东西。听从母亲的建议,麦琼方专门到农贸市场找人做了根扁担,下车或下船后,她就用扁担挑着两大包东西,一步一挪地送到村里。   1979年6月底,麦琼方用扁担完成了一个人运送助困物资进山的壮举。从此,她开始了挑着物资为贫穷乡亲送温暖的漫漫公益之旅。37年,麦琼方就这样走了过来,从青春少女一直走到年近花甲。   挑担途中跌入深谷险丧命,痴心不改脱下毛衣送乡亲   37年来,麦琼方一般每隔一个月都要去一次乡下,随着收集到的物资越来越多,她扶贫助困的足迹从田林县平洋屯延伸到右江区、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