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能手”栽好梧桐树,吸引凤来栖.docVIP

“创富能手”栽好梧桐树,吸引凤来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富能手”栽好梧桐树,吸引凤来栖.doc

“创富能手”栽好梧桐树,吸引凤来栖   思路开阔,思维跳跃,跟方红珍聊天,记者一次次被这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农家女子刷新印象。   出生于安徽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家境贫寒的方红珍,修过钟表,开过五金店,办过毛毯厂、工艺品公司,开过煤矿、铜矿……商场沉浮20多年,她不光富了自己,更带富了钟鸣镇数百户人家。   人到中年,早已衣食无忧的方红珍却怀揣3000万元再次投身现代农业。问及原因?“农村孩子出身,看着大片土地抛荒,心疼。”方红珍语调淡然。如今,上万亩的土地上,承载着她美好愿景的“梧桐花谷”正悄然崛起。   抢救土地,   创富能手“闯”入现代农业   1983年,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辍学的方红珍,靠着一年钟表行的学徒经验,回到家乡在小镇上开了家钟表维修服务部。很快,这个长相清秀、技术好、态度更好的小姑娘,就成了钟鸣镇的“名人”――不到一年时间,她成了当时镇上唯一一个万元户。   1986年,她盖起了镇上第一座气派的楼房,开起了饭店。期间,受一位食客启发,她进入了当年火爆的地毯行业。谁知入行第二年,方红珍就遭遇了“滑铁卢”:经历了头一年地毯市场的火爆,一向胆大的她急着扩大生产,却因为没有稳定的销路,大批地毯滞销。“那一年亏了8万元,却让我教训深刻:一定要把销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之后,吸取教训的方红珍买下镇上的老地毯厂,亲自做市场找销路,最终通过法兰克福交易会打入海外市场,如今年创外汇可达千万美元。与此同时,方红珍还开了服装厂、工艺品公司,经营煤矿、铜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10年春,方红珍陪着爱人从城里回到钟鸣镇水龙村看望公公婆婆。没承想,这次探望让她萌生了一个新的创业计划。水龙村是个山区行政村,常年缺水,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几乎全都外出务工,大片被抛荒的山场和田地里,只有零星几个老人在耕种。“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抛荒太可惜了。”方红珍一边叹息一边琢磨,如何才能让这块15.4平方公里的山村“活”起来呢?“种粮食不行,可以试试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有着多年经商头脑的方红珍感觉,这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格外关注,不断出台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朝这个方向发展准没错。   2011年初,打定了主意说干就干的方红珍和丈夫陈志鹏决定返乡做农业。当年2月,铜陵梧桐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成立了。   “梧桐”好看树难栽,   创业路上充满艰辛   农业本身就是投资大、见效慢的“烧钱”行业,爱折腾的方红珍显然想要“玩”得更大――公司初创就订下计划:通过对全村15.4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到2020年,打造铜陵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宏大的蓝图一经构建,方红珍待之如初生婴儿,充满希冀。   她几乎每天都要用双脚把水龙村丈量一遍。每走一遍,她都要在脑海中为每一块土地细细设定未来:水龙村缺水,要在地势低洼处建一个人工湖,保证涝可蓄水、旱可灌溉;蔬菜生产基地一旦建成,肯定有大批蔬菜要运出去,道路运输显然要跟上;既然要集观光旅游于一体,还要有景观设计。水龙村四面环山,绿植并不稀奇,如果再有可观赏的花、可采摘的果、有农家乐和孩子喜欢的游乐园……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体验,一定会很棒;还要在湖边设立垂钓中心……方红珍一边在头脑中构想,一边开始付诸实践。   土地,却成了第一个“拦路虎”。最初设想可用来完成园区基础建设的3000万元,一下子全用在了买地上。“农民当时的观念还没更新,不愿意流转土地,只能花大价钱买。” 方红珍说。两年,7000多万投下去,“美好家园”的影子还没见着。“土地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再这么下去,不光救不回地,还要把老本都赔进去。”方红珍有些着急。   幸运的是,2013年,以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土地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土地流转受到农民追捧。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附近5个村子一共1万余亩的耕地被流转,5000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拔地而起。   眼看着“梧桐树”总算可以“茁壮成长”了,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2013年初,公司种植的500亩雪菜喜获丰收。考虑到都是无公害蔬菜,公司在腌制时也就根据无公害的要求,采取传统方式只加盐、不加防腐剂。然而,一个多月后,第一批雪菜在销售时却遇上了难题。不添加防腐剂的雪菜在空气中时间一长就会变黑,尤其在高温下,容易腐烂。蔬菜销售批发商都不愿意采购。   10万斤滞销的雪菜怎么办?低价处理?或者晒成干菜?方红珍到处寻找解决办法。最终,石台县一家公司的做法让方红珍找到了答案,“将咸菜进行小包装分拆,再放入冷库里进行速冻,这样既能保持口感,也能保持其色泽。”2013年10月,经过小包装冷藏处理的雪菜一上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