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杉碱甲”30年成长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杉碱甲”30年成长路.doc

“石杉碱甲”30年成长路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老年痴呆是一种高风险疾病。   老年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aD)以及混合性痴呆等多种。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约占70%,血管性痴呆占17%,混合性痴呆占13%。   据2015年11月19日召开的“第七届上海国际脑健康论坛”的消息,我国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0万左右,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且每年仍以30万新发病例的速度增长。2000-2013年,诸如艾滋病、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致死因素呈下降趋势,但阿尔茨海默病的死亡率却呈上升态势。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唐希灿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主要从植物资源中寻找活性成分开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1986年首次报道从植物中发现治疗该病的石杉碱甲[《中国药理学报》1986.3;7(2):110-113],又经10年艰辛奋斗,1996年石杉碱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目前国内有多家药厂生产(商品名:双益平、哈伯因等),为有效抗击阿尔茨海默病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   “迷失之痛”,世纪难题待破解   1906年11月,德国神经科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报道首例病患,按国际惯例,1910年以首先发现者命名该病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这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多病因参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是记忆缺失,患者表现为刚做过的事情转身就忘,对远期记忆没有影响,对过去的事情仍记忆很好,疾病的中晚期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丧失,患者出门后会迷路回不了家。再发展下去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需要人去照顾,后期会出现一些躁动、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阿尔茨海默病在65岁以后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率每5年增加一倍,85岁发病率可高达25%以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从诊断到死亡一般为4~6年。阿尔茨海默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有早发型、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患者在40岁左右就发病, 故也有国内学者把阿尔茨海默病译为早老性痴呆,早发型患者体内有3种基因突变。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迟发型。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它,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仍旧不太明了。   百年追问,记忆怎么丢失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呈现明显大脑皮层萎缩,脑室扩大,海马脑区萎缩,它们的萎缩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早期研究有多种病因学说,如神经炎症、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缺陷、能量代谢障碍、神经营养因子减少、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胆固醇血症、慢性脑缺血等。   20世纪70年代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病理解剖发现,调控学习记忆功能的基底核、中隔、海马脑区的胆碱能神经元变性,该脑区参与合成乙酰胆碱的胆碱乙酰转移酶活力下降,导致乙酰胆碱减少。乙酰胆碱是脑内参与调控学习记忆功能传递的化学物质,其缺损严重度与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动物试验损伤这些脑区部位,能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多种症候群。由此科学家们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脑内胆碱能功能缺损相关。   基于此研究假说,世界各国相继开展可增强脑内乙酰胆碱功能的治疗药物:补充合成乙酰胆碱原料胆碱;提高胆碱乙酰转移酶合成乙酰胆碱的活性;调节毒蕈碱受体、烟碱受体以提高乙酰胆碱功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从而提高乙酰胆碱的功能。至今研究证实,仅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对症治疗效果。   1993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了第一个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新药――他克林。但很快发现,他克林在治疗时可对40%的患者产生肝脏毒性,故没过几年即退出市场。为此,研发新一代胆碱酯酶抑制剂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加快了研发新药的脚步!1996、2000 和2002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又批准了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利伐斯的明、加兰他敏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这是后话。   千寻万觅,新药现身“千层塔”   蛇足石杉(俗称千层塔)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荫下湿地或沟谷岩石上,分布于我国东北、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各地,有清热、除湿、消瘀、止血等作用,民间常用它治疗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出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等。应用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流涎、肌肉抽搐等症状。   这些不起眼的“外周胆碱能样副作用”,却引起了深入民间调查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家的注意。服用蛇足石杉引发的外周胆碱能副作用,提示该植物内存在兴奋胆碱能受体的有效成分,能否从中找到有效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