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doc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研究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240例(2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别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90例)、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0例), 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复发率。结果 随诊215例, 总复发率为8.37%。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12例, 复发率为7.10%;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6例, 复发率为13.04%。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与非显微镜下单纯手术切除胬肉手术相比, 复发率大大降低。
【关键词】 翼状胬肉;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复发率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以前非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手术复发率高达30%~50%[1]。2011年1月~2014年1月, 本科共收治240例
(2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 其中190例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 50例复发性胬肉行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 观察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240例
(2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 年龄最小38岁, 最大75岁。年龄主要集中在55~68岁。其中男115例, 女125例。纳入标
准:翼状胬肉或复发性翼状胬肉头部进入角膜缘内≥2 mm。患眼无泪囊炎, 无干眼症, 无倒睫, 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全身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不能承受手术的疾病控制至正常范围。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术前冲洗泪道, 测眼压、血压、血糖、血常规、凝血四项、传染病等。滴抗生素眼液4次/d。≥2 d。
1. 2. 2 手术方式及操作
1. 2. 2. 1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术眼滴奥布卡因滴眼液1次, 常规消毒术眼, 铺无菌巾, 术眼贴膜, 开睑器开睑, 结膜下及胬肉下注射2%利多卡因液+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液0.3 ml, 与角膜缘胬肉颈部剪开胬肉表面的球结膜, 自结膜下向内眦部分离致半月皱襞, 切除其下方胬肉体部。于角膜上胬肉头部外0.5 mm划一弧线, 深达前弹力层, 小心向角膜缘方向分离胬肉头部, 尽最大可能使角膜表面平整、光滑, 巩膜面出血烧灼止血, 胬肉组织清除干净即可。依巩膜面结膜缺损面积大小取角膜缘外上方结膜瓣, 要求大于创面0.5 mm, 分离至角膜缘灰线上0.5 mm。角膜缘上下固定于浅层巩膜
4针, 间断缝合剩余结膜瓣, 涂红霉素眼膏, 包扎患眼。
1. 2. 2. 2 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方法:主要用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按1.2.2.1中方法切除胬肉, 尽量使角巩膜面光滑、平整, 视创面大小制作大于创面2 mm的羊膜植片, 将植片平铺于角巩膜缘后创面上, 将植片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表面, 然后按1.2.2.1中方法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涂红霉素眼膏, 加压包扎患眼。
2 结果
所行240只眼的手术, 均为术后12 d拆线, 术后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 4~5次/d, 共4周。要求不适随诊, 术区结膜充血1个月后消退。3个月~2年共随诊215例, 其中复诊96例, 电话随诊119例;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69例, 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46例。总计复发18例, 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2例, 复发率为7.10%;羊膜移植+角
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例, 复发率为13.04%, 总复发率为8.37%, 与非显微镜下单纯手术切除胬肉手术相比, 胬肉复发率大大降低。
3 讨论
翼状胬肉又称角膜及角膜缘结膜日光性变性, 现代医学研究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有:①细胞凋亡;②角膜缘干细胞的转化与缺失;③P53基因突变;④端粒酶的异常活化;⑤免疫机制问题[2-4]。本病常发生于眼鼻侧, 亦可发生于颞侧, 或鼻颞两侧睑裂部角结膜缘, 单眼或双眼, 发展缓慢, 或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无明显进展, 亦可发展迅速, 大多数病侧发生在睑裂斑的基础上, 其头部伸向或越过角膜缘, 颈部位于头部之后稍窄的区域, 体部较肥厚, 大多位于睑裂部结膜及角膜缘附近, 头部呈白色浑浊, 微隆起, 静止期胬肉较薄不充血, 进行期胬肉生长较快、肥厚, 较多新生血管, 伴结膜充血, 胬肉可深达或越过角膜中央, 严重影响视力。本病常见于户外工作者, 或长期暴露于日光或风沙的人群, 翼状胬肉切除后, 部分患者在切除处出现隆起的血管性瘢痕, 此种瘢痕也可进行性长大, 通常称之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手术在本院眼科手术量排在第二位(首位是白内障手术), 以往采用肉眼下单纯切除手术, 复发率为30%~50%, 并且复发性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