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之争,一个千年弥赛亚之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土之争,一个千年弥赛亚之梦.doc

俄土之争,一个千年弥赛亚之梦   俄土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实际上,两国的恩怨由来已久。想理解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俄罗斯对取得高加索和黑海地区控制权的渴望,一个是俄罗斯民族在文化血缘上的弥赛亚意识。   “一座山村里,几个闲散的车尔凯斯人坐在门槛上。高加索的儿郎们在闲谈,谈到可怕的战争的死亡”   这是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著名长诗《高加索俘虏》的开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俄罗斯帝国对土耳其控制的南高加索地区的觊觎。该诗作也因此被称为高加索战争文学的鼻祖。也正是在随后的第八次俄土战争中,俄罗斯战胜了土耳其,夺取了南高加索地区,从而获得了对至关重要的黑海沿岸地区的控制权。   而这一幕,仅仅是俄土千年恩仇中最富有诗意的一个片段。   一切都要追忆到基辅罗斯时代。   俄罗斯弥赛亚情结的由来   公元1113年,拥有佩列亚斯拉夫尔和罗斯托夫两块基辅罗斯公爵领的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在平息了一场严酷的暴动之后,进入基辅,正式就任基辅大公。为了显示自己的统治符合继承法并具有正当性,他需要得到来自某个神圣权威的认可和赐福。于是,在这一年的一个深夜,一队使臣匆匆上路,踏上了南下漫漫的旅途。   此行的目的地是当时世界的大都会之一,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意在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间的关系联结得更为紧密,从而使基辅罗斯的国家地位更为稳固。当时的俄罗斯人认定拜占庭帝国即是宇宙的中心,而全体俄罗斯人理论上都是拜占庭帝国的臣属。莫诺马赫的外公是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身上流淌着阿格洛斯皇族的血液,天然地对那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无尽的热爱与向往。而他的这位外公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送给了他一件最好的礼物,一顶来自基督世界的王冠,用以确认大公无可撼动的高贵出身与权威――这顶王冠也就被后世命名为莫诺马赫冠。而得到了正统象征物的大公决意将拜占庭的礼仪文化全面引入俄罗斯大地,全体俄罗斯的民众开始信奉东正教。   在俄罗斯人看来,这一切又有着另一层含义:权力和荣耀就这样完成了从拜占庭向俄罗斯转移。从此,俄罗斯人便与小亚细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拜占庭帝国消亡的另一个一千年里,俄罗斯自命“第三罗马”,是这片土地与信仰坚定的捍卫者和无可争议的继承人,历代沙皇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统治这个“宇宙的中心”。这便是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即视自身为基督教世界的合法继承人,担负着向世界散播福音的责任。   然而,最终实现统治拜占庭地区梦想的是来自中亚内陆的土耳其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中期开始大规模向东南欧扩张,多次打败欧洲来援的基督教军队,并最终于1453年攻取君士坦丁堡。他们将这座伟大的城市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之城”。在其后土耳其苏丹所发动的漫长的征服战役中,土耳其的陆上势力及海上势力向各个方向伸展,拿下了北非、占领了东南欧并进抵黑海沿岸。   面对土耳其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西欧的封建诸侯国被迫联合起来,拥有强大力量的十字军打退了土军的持续进攻,中欧基督教势力与伊斯兰势力的争端一度呈现出胶着与拉锯的局面。而当时国小力弱的沙皇俄国身处遥远的北方,只占据莫斯科周边区域,正在奋力摆脱蒙古鞑靼的统治,根本无法与奥斯曼帝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相抗衡。1571年,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克里米亚可汗德乌莱特一世发动战争,计划彻底征服俄国。侵略军进入莫斯科,并纵火劫掠,在六个小时内,莫斯科化为灰烬。看起来,正统继承者无力对抗实际主宰者,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应该会在短时期内以现实力量的胜利而终结。但历史颇有深意地留给俄罗斯人一个宝贵的机会,1572年,六万俄军在米哈伊?沃洛辛斯基大公的率领下,于莫斯科以南40里的莫洛蒂击溃了十二万克里米亚军队。这场惨烈的战斗决定了土耳其北线扩张计划宣告完结,而俄罗斯与土耳其日后漫长的政治冲突亦就此拉开。   夺取出海口,永恒的命题   著名的彼得一世大帝于1682年即位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他热心俄国国家的近代化发展,努力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并且深知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平稳的外部环境和顺畅的对外交往渠道。1683年7月,土军开始围攻维也纳,欧洲震动。波兰国王索别斯基临危受命,统帅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军队前去解围,并在翌年主持由这三国参加的联合会议,形成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神圣同盟”。长期孤立于世、受到奥斯曼帝国频频袭扰的俄罗斯正希望结束孤军奋战的局面,于1686年欣然加入同盟,并在1695和1696年如约进攻亚速海沿岸地带。俄军遭到了势头正盛的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合打击,苦战未果。直至1697年,奥军在泽特会战中全歼土军主力,俄军顺利占领顿河河口。1699年1月,战争双方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取了土耳其在东欧的大片地区,而俄罗斯则夺取了原属土耳其及其附庸的亚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