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堡侗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docVIP

上堡侗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堡侗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申 报 材 料 1、遗产的辨认 1、a 省份或地区: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 1、b 遗产名称: 上堡侗寨 1、c 遗产的类型: 文化景观 1、d 精确到秒的地理坐标 纬度:北纬26°22′23.2″~26°23′27.4″ 经度:东径110°07′46.2″~110°07′60.4″ 海拔:900~1100米 1、e 遗产申报保护范围的文字说明: 以村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东抵竹岔山大梁,南抵开四门,西抵燕子岩大梁,北抵雪林口。 1、 f 申报项目的遗产和缓冲区范围的文字说明: 项目的遗产主要为村寨保护区内,缓冲区范围内保护区内向外延伸约3公里。 1、g 申报遗产的面积(公顷)和提议的缓冲区(公顷)面积 申报遗产的面积:30.2公顷 缓冲区面积:346公顷 共计:376.2公顷 1、h 地图和平面图:显示申报项目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地图和平面图见附件《上堡侗寨相关图纸》。 2、描述 2、a 地理环境和基本概况 上堡侗族村寨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坐落在海拔1793米的乌鸡山山脉的老山冲山脊一块块迭层台地上,在县城东南端56公里外,距黄桑坪苗族乡政府12公里,有省级公路S319和县级公路直达。 地质构造:上堡侗族村寨地质构造因由板溪群上亚群至志留系下统岩层组成的北北东向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其向斜褶皱与背斜褶皱幅度较大,在向斜与背斜之间,发育有多处集中且明显的断裂带,所以,山体高低起伏,峰峦叠嶂,沟谷纵深,千姿百态,长度当在8~10公里。 地貌形态:上堡侗族村寨地理位置处湘西南端,中国第二、第三阶梯过渡东缘地带。雪峰山脉南端与南岭山系八十里大南山西南面的交接处。地势险峻,山峰林立,山坡多为直线或复式坡,坡度30°以上,水系发育,流水侵蚀,风化强烈,重力崩塌作用明显。山脊台地迭层陡升,层次感分明,形成阶梯状山形地貌景观。地层耐力坚实密积,植被繁茂。上堡苗寨依山就势,采光透气良好。 气候:上堡侗族村寨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受地势条件,气候垂直变化较大,立体气候与地形小气候明显,具有南方典型的山地气候特点。 气温:年均气湿14.6℃,最热7月的月均气温22.5℃~21.7℃;1月平均气温3.2℃。 湿度:年均相对间断湿度78~80%,最冷月相对湿度80%,最热月相对湿度71%。 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210.6~1400mm,相对变率10.6%。降水量最多5月140mm,12月最少36.2mm;降水地域差异较多。 气压和风:年均气压为780.2百帕,比低山地区低180~210百帕,气压随地势升高而降低明显。年均风速2.3m/s,因山势造成东亚季风环流圈而致使风速缓减。山间多山风、谷风。 日照:年平均日照数为1160小时。全年日照分布7月多,2月少。日照地域分布以丘岗平地带多于谷地,中山地带。 雪、霜、雾:年均降雪14~16天,积雪6-8天。年均无霜期292天。因地势升高,雾日增多,可达130~136天。 水文及水资源:源于海拔1793米的乌鸡山南麓和源自海拔1654米的老龙塘北坡的两支三级支流环上堡由东南向西北在赤板溪口交汇后,形成界溪河流,一直入莳竹(今在市),取名莳竹水(又名界溪)、西河,全长66公里,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9.90m3/s。雨水与直接径流量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因植被繁茂,保土蓄水性好,其地表水多以春夏较旺,秋冬较之枯竭。 土壤:上堡侗族村寨地处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多黄壤性土、黄棕壤性土、山地草甸土。土壤质地以轻粘土为主,旱地以重壤土为主。土层结构密实,保肥固土性能好,适宜阔叶常绿林木生长,水土不易流失。这里是绥宁“绿色之州”的核心地区。 植被和物种:上堡侗族村寨处于华中、华南、滇、黔、湘、桂动、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地带,为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南部植被地带,一年四季青山常绿,林木繁茂。由于地势高差,形成了分块迭层面积的多种多层植物群落结构,其森林覆盖率达到81.2%,是联合国农林组织称誉的“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水土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木材蓄积量丰富,材质优良,珍稀濒危的树种,香果树、银杏、木瓜红、杜仲、伞花木、长苞铁杉、华南五针松等在此安家落户。 上堡侗族村寨历史悠久,村寨民族构成以侗族为主,共有179户,856人,其姓氏以杨姓为主,是一处聚族而居的侗族古村落。 上堡侗族村寨内的民居建筑,依托乌鸡山山体迭层递升的一块块台地,环绕发源于乌鸡山南麓的一条清澈溪流,依山傍水,自明、清以来开始营建居室。民居多单栋布置,采用自然琢磨的砾石干砌成墙,将房屋围合成半封闭外观,围合空间内自成庭院。各门户间以墙相隔离,形成巷道,巷道中间均铺墁石板,两边路肩堪筑自然琢磨砾石。全村寨巷道三纵五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