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笔下的女人
《大师笔下的女人》
艺术史是一部以有趣而特别的方式所记录的人类历史;几乎就像“看图说话”一样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简单地说;艺术史就是关于两个形象——男人和女人的历史。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吗?或许有,但都得在前面加上:“男人的……或女人的……”作为前缀。有什么不是他(她)们的呢?起伏的山峦,幽暗的森林,阳光,雨水,建筑,花丛……;不正是因为男人和女人而成为“风景”吗?
《圣经》上记载说;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而整个世界,却是上帝为他(她)们而创造的!世界之所以为世界,是因为里面住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两个孤单而顽强的身影将交织出辉煌绚烂的艺术史;男人和女人再后来被称为——人类。
谁能够否认这两个美丽庄重,堕落又丑陋的形象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题呢?当绘画中人的形象不再完整时,言过其实的艺评家们就急不可待地宣称绘画已死,艺术史终结了。人类仿佛是在透过绘画这面“镜子”凝视自己,在这面奇特的镜子里,我们甚至比面对面的对视还能更深的抵达我们自己心灵的深处。作为艺术家,男人虽然会以自己为模特,就像17世纪荷兰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一样,但大多数画家都承认;只有在描绘女人的时候,才会有某种“实现”感——似乎描绘女人,是成为一个真正画家不可或缺的经验。这个体验或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女性艺术家;因为有趣的是;当女性作为艺术家时,她们往往也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身体,而不是男人。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轻飘飘的写道:“造物主创造男人的时候,他是一个校长的身份,……他的袋子里装满了戒律和原则;可是他创造女人的时候,他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变成了艺术家,手里只拿着一支画笔和一盒颜料……”。这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宗教情怀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更有几分像是童话,可还是会诱惑我们去想象这是一支怎样的画笔和颜料的。但无论如何;是女性使男人——当然也使女性自己——成为艺术家的!或者不如把泰戈尔的话当真,那么画笔和颜料就是为女性而存在的!
让我们穿越历史,来到十五世纪末的威尼斯。这里作为世界的珍宝箱,到处充斥者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催生了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艺术流派——威尼斯画派。这幅名为《乌菲兹的弗洛拉》(又名《梳妆的妇人》)的油画,就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的名作,现保存于卢浮宫中,大概作于1514年。描绘了由一位男子陪伴着正在梳发的少女。装扮所需的工具——两面镜子,都由男子拿在手中;圆镜子用作反光,由左手举在少女的脑后,右手的方镜举在少女右前方,使她可以同时看到自己前后的样子。这是一位长得十分美丽,但穿着却极其简单朴素的女孩儿,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珠宝首饰的踪迹,除了拿在男子手中的两面镜子,还有一盒不起眼的膏油被轻抚在少女的左手边。后人猜测;这是提香为平民的女儿所作的画像。也有人猜测她是有名望的公爵的情妇。无论她(他)们是谁,画家显然把光线都给了这位少女,使她的美丽弥漫在明亮的光晕中。她抬起圆润丰满的手臂,梳拢波浪状金栗色的头发,好使刚抹过的油的芳香散发出来。她透过镜子打量着自己,嘴唇温润红艳,唇型完美诱人。 皎洁的眼目闪烁着朦胧而温柔的狡黠;这是女性对自身美丽的一种艳羡,是女性观看自己的独特方式。简单松弛的衣着浓缩了生活情致的某一刻。充分的光照也很好的体现了衣料的质地。
而男子的面部形象以及身体其他部分几乎完全笼罩在幽暗之中,只有持着方镜的右手和一小块额角擦过了少许光线。他的身份如同这个朦胧的身影一样模糊难认,为后世人留下了诸多的猜想;虽然这个男子与提香并无多少相似处,但仍然一度有这样一种不很足信的看法,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和他的情妇!在这幅画作中,艺术家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形象不同的完美程度。这种主次分明的对比代表着一种象征;并非偶然,在提香看来,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美,更能使画家详尽表现人类价值。自古埃及,希腊,罗马,直至文艺复兴;这种对比是一个逐渐在加强的纪录过程;女性形象占了上风,成为艺术史中真正的主角。
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终究会成为“旧”的传统,这种对人与自然美的因素的写实与模仿,逐渐被抽象与变形所打破,人类形象;尤其是女人的形象,终于在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中被颠覆,乃至在大众眼中变得“面目全非”。从奥地利“分离派”画家克利姆特的“黄金画作”,到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蓝色裸女》,再到西班牙“立体派”大师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直至荷兰籍美国画家德·库宁的《女人》系列;这一路演变下来,艺术家笔下“女人”的形象渐渐使公众越来越难以接受。就算是艺术家们自己,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公众”。毕加索的夫人弗朗索瓦丝·吉洛曾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毕加索去拜访马蒂斯时,面对马蒂斯的一幅裸体作品,毕加索对马蒂斯说:“我觉得,在这样的构图中,色彩不可能是蓝色的,因为这类画所暗示的色彩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