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第一学期习题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习题 一、概念题 1、 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 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银河系的结构 8、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裂开的光滑乎面称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根据裂成光滑解理面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 。 15、云母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为钾、镁、锂、铝等的 。在地壳中分布较 ,占地壳重量的3.8%。晶体常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晶体,集合体通常为 。颜色随成分而异。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具一组 解理,比重2.7-3.1。根据其成分和颜色可再分为 和 等。 18、岩浆是一种粘稠的熔浆,粘度与 含量有密切的关系。硅酸含量少者称 , 、易流动;硅酸含量多者称 , ,不易流动。根据近代火山口逸出的熔岩流测量结果,岩浆温度大约 ,人们推测地表3000km以下的岩浆温度可达 。 19、岩浆活动包括2种方式: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结晶,称 。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 。其在地壳深处 地表以下3-6Km处 和浅处 地表以下0-3km或近地表 形成的岩石分别称 和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 或 挥发成分大部逸失 ,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 ,又称 。 21、依硅酸饱和程度,可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型:(见下表) 表 岩浆岩分类(依硅酸饱和程度) 岩 类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SiO2含量% 22、岩浆岩矿物主要是 ,分布很 ,最多的是 ,其总和占岩浆岩矿物平均总含量的 。这些被称为 。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硅铝,色浅,称 或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富含铁镁,色深,称 。 26、根据结构类型,沉积岩分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依据粒级和粒度,沉积碎屑岩再分为 砾岩 、 砂岩 、 粉砂岩 、 火山碎屑岩 等类型。火山碎屑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火山角砾岩 、 火山凝灰岩 、 火山集块岩 。根据粘土岩构造和固结程度等可将其进一步分为 粘土 、 泥岩 和 页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按其化学分异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儿类: 铝土岩、铁质岩、锰质岩 , 硅藻土、燧石岩、磷块岩 , 碳酸盐 , 可燃有机岩 ,可燃有机岩包括 煤、石油、油页岩及天然气 等。 27、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 和 。 温度一是主要由地球深部 产生的地热;二是 对其围岩产生的热能;三是 产生的摩擦热,但对岩石变质影响较小。温度一方面使发生 ,另一方面产生新的 。压力有 和 两种,静压力可以产生 的新矿物,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 ,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导致 ,产生 。 40、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有: 、 、 4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与火山活功带大体一致,主要处于各 ,可以分为四大火山-地震带: 42、按地震成因可以分为 、 、 和 四种。按震源深度又可分为: 、 、 、 。按地震发生的地表结构形态可分为 和 二大类。 43、火山构造含 和 。火山喷发类型分为 和 两种类型,中心式又分 。火山喷发物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类型。液体喷出物分和 。固体喷发物按颗粒大小可再分为 。 44、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 地壳运动 的一种特殊形式。地震的发源地叫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 ;从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 震级,但同一次地震会因震中距不同而有 的烈度。一般说来,距震中越近,烈度越 。 45、地震的能量是以 的形式输送出来的。强烈地震发生所引起的种种地面破坏现象,都是地震的强烈冲击波所造成的。地震波是一种 ,它包括 和 ,其中体波又分为 和 。 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最快,能量散失也快;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能量的散失也慢,故影响范围比纵波大。 传播速度最慢、频率较低,引起的震动最强烈,破坏作用最大。 46、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构造运动为:阜平运动——其时代大致相当于 ;五台、吕梁和晋宁运动——相当于 、 ——早古生代 Pz1 ;海西构造运动——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