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2015
制作者:2010级中西医2班——兰树华 1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一级学科。
临床中药学: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解表药、发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200万字,收药1892种,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中药的产地(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差别大,中药材的生产分布的地域性,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中药的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品质和用量准确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1.?中药的性能最主要内容包括四气(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五味:药物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 2
4.?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发散、行气、活血)②甘:能补、能缓、能和。(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味或缓和药性。)③酸:收敛固涩,有些还有生津的作用。④苦:降泄、通泄、清泄、燥湿。⑤咸:软坚散结、泻下。⑥淡:渗湿利水。⑦涩:收敛固涩。
5.?“升降浮沉”指中药对人体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
6.?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炮制,②配伍,③四气五味,④质地轻重,以前两种为主。
7.?归经:用以表示中药功效对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的选择性。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中药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① 单行——用单味药治病。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的配伍关系。③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某方面治疗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消弱或消除的配伍关系。⑤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⑥相恶——两药合用后,一药或两药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治疗效应消弱的配伍关系。⑦相反?——两药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害效应的配伍关系。10.相须、相使能提高3药效(增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减毒);相恶是药物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反是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属于用药禁忌10、?十八反:①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②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③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1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2?妊娠用药禁忌:妇女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①禁用药物——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②慎用药物——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及温里药。
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温心通阳之要药。
3.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4.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5.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素称“夏月解表之药”。4
6.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8.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治太阳头痛(后头痛)。
9.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要药。
10.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有小毒。
11.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巅顶头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为鼻渊要药。
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5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7.柴胡: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疏肝解郁的要药。
8.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