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习报告 (2500字)_3
实习报告 (2500字)
荔波县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次实习学会综合分析荔波县地理各要素的成因、现状、特点及其整体概况。
通过考察后对荔波县的现状给予评价分析并提出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二、实习地点及位置: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
三、实习时间:
2012年5月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1绪言
1.1荔波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荔波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端,东北与丛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交界,西面与独山县毗邻,北与山都水族自治县相连。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37′—108°18′,北纬25°07′-25°39′之间,东西长67.3公里,南北宽58.5公里,全县总面积为2431.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38%。
1.2荔波人文、经济和交通概况
荔波主要靠旅游业而出名,它依托独特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自己的旅游经济。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人口出生率15.98‰,自然增长率11.39‰,计划生育率91.54%。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镁等。荔波地处黔桂交界处,目前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1千米,西有独山至荔波二级柏油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荔波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公里。南有荔波至南丹达南宁公路,里程410公里。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线荔波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公里。
1.3荔波历史与现状
荔波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置羁糜荔波州;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州都匀司;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民国时期,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县人民政府。1959年3月,荔波合并
到独山县。1961年6月16日,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解放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电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兴建,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和交通、电讯、旅游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城镇建设具有独特风格,民族手工艺品设计精美,充分地展现了荔波文化丰富多彩的特色。
1.4荔波实习过程概况
全班于5月15日中午抵达荔波茂兰五眼桥,当日中午同学们在五眼桥进行自由参观考察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观看当地独特典型的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山水及一些当地植物,当晚休整后带队老师布置安排第二天行程活动。
16日早晨8点准时向茂兰原始森林中的我们此次行程目的地漏斗森林挺进。受地形影响,全班队伍被拉成一条长龙,主讲老师余老师领头为我们解说沿路不同植物种性,从名称、特点到习性依次向我们揭开了神秘的自然界植物种群。为保护自然物种也是为了遵守茂兰自然区保护条例,同学们没有采摘植物作为标本,只是用相机留下这些植物的影子。
经过几个小时跋涉,在翻过几个山头、鞍部后,我们走到漏斗森林底部,切身感受漏斗森林。,高低悬殊的喀斯特漏斗中,浓荫蔽日。深邃的喀斯特漏斗森林层层叠置,开阔的喀斯特洼地森林蝉联展布,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展示出一派秀丽的绿色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内喀斯特漏斗密集成群分布,多为形态深陷而陡峻的倒圆锥状、椭圆锥状或不规则状封闭洼地,直径数十米至二百米不等,深一般为100-250米,其底宽与深之比小于0.5(在贵州一般习称漏斗状深洼地)。绝大多数漏斗中原生森林茂密,组成喀斯特漏斗森林景观。
整个林区植物种类组成多为典型的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组成成分。一路行走,在地形的的变化和海拔的变化下感受到植物种类的变化,并在途中得以窥见森林中漏斗、峰丛等地貌景观以及感受到森林气温在一日间的变化、不时出现的落水洞等。在一天8个多小时的沿途考察中收获良多。
第三日乘车开往石上森林,登上峰顶俯览峰林景观并前往珍惜植物园观看珍惜物种。在返程途中由植物地理老师带队沿途对植物进行详细讲解。
18日乘车离开茂兰自然保护区,途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