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WLXX3-4040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DWLXX3-4040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汇编

* 美丽的光纤装饰 美 丽 的 光 纤 装 饰 美丽的光纤装饰 美丽的光纤装饰 1、定义: 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 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 一.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 同一频率的光在其中传播的 V 较小 n较大 对光密介质 同一频率的光在其中传播的 V 较大 n较小 对光疏介质 a、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对给定的两种介质才能谈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没有绝对的光密介质。 b、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的界定是以折射率为依据的,与介质的其它属性 如密度等 无关 2.说明: 酒精相对于水而言是光密介质,但ρ水>ρ酒精 水和酒精: n水=1.33 < n酒精=1.36 C、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二.全反射 1、全反射现象:全反射(教学).EXE 光的全反射.swf 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C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全反射1.DAT 全反射2.DAT 2、临界角: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字母 C 表示。临界角是指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发生全反射时的最小入射角,是发生全反射的临界状态。 3、临界角的计算 A:当光由某种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 例1、试求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中射向空气(或真空)界面时的临界角C。已知玻璃的折射 率 , 其临界角多大? 例2: 某介质的折射率为 ,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为60°,图中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即 i ≥ C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4、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三、全反射的应用 1、光导纤维—光纤通讯:光导纤维导光.swf 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能传导光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组成,直径只有几微米到100微米左右,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 2、工作原理 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 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医学上将其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内脏的内部 内窥镜的结构 光导纤维在医学上的应用 海市蜃楼 中新网2004年3月16日电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15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 北京时间10时30分 ,日本根室市职员谷口博之在北海道根室市海域的根室海峡上空,观测到了船悬于半空的海市蜃楼奇观,并将其拍摄下来。 2、 中央电视台记者2001年9月12日在奔赴中国西部长江源头采访途中拍下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当记者沿着青藏公路经过海拔2675米的万长盐桥时,突然看到远处的戈壁上,有沙丘飘浮在天空中,在阳光和浮云的作用下,沙丘不断变幻着颜色,沙丘的周围是“波光粼粼的湖水”,水面映出清晰的倒影。 海市蜃楼 夏天,在气压恒定的海面上,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从而形成一具有折射率梯度的空气层。当光线通过此空气层时,将发生偏转。 若人在较高处,看到的蜃景是由折射形成的正立虚像;若人在较低处,看到的蜃景是由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倒立虚像。 海边、沙漠蜃景的成因 鱼眼里的世界 1880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就已经研究并成功地发送与接收了光电话. 1881年,贝尔宣读了一篇题为〈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产生与复制〉的论文,报导了他的光电话装置. 1930年至1932年间,日本在东京的日本电报公司与每日新闻社之间实现 了3.6公里的光通信,但在大雾大雨天气里效果很差. 1927年,英国的贝尔德首闪利用光全反射现象制成石英纤维可解析图像 相关资料 1951年,荷兰和英国开始进行柔软纤维镜的研制. 1953年,荷兰人范赫尔把一种折射率为1.47的塑料涂在玻璃纤维上,形成比玻璃纤维芯折射率低的套层,得到了光学绝缘的单根纤维.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用高纯石英首次研制成功耗损率为每公里20分贝的套层光纤,使通信不纤研究跃进了一大步.一根光纤可以传输150万路电话和2万套电视. 80年代末,在不到10年时间内.光缆就越过大西洋,联结了欧洲和美洲。 1993年光缆跨过太平洋,把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联结起来。 相关资料 *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