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成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密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成因.doc

哈密北部区域性暴雨过程成因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云图,对2012年8月11~13日发生在哈密地区北部的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中不断分裂冷空气在哈密地区北部交汇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雨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大值区与大到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区域性大到暴雨;物理量场;中尺度对流云团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座机电话号码063 引言 我国是一个暴雨多发的国家,由于受季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暴雨的形成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在哈密地区北部,由于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水汽输送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暴雨的几率并不大,极端大暴雨事件的出现几率非常小,但近几年来,哈密北部地区的极端暴雨事件频繁发生。哈密地区北部地处东天山北坡,平均海拔高度在1800~3300m之间,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在200~350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7~8月是这一地区全年降雨最多的月份,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虽然哈密地区北部每年出现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的次数不多,但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大沟壑、植被覆盖率低,人大多居住在相对低洼地带,由于哈密北部夏季多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的局地性降雨,受植被及下垫面土壤沟壑特点的影响,这种降雨极易汇集成山洪,甚至促发泥石流及滑坡,造成冲毁村庄、淹没农田、人员伤亡等严重灾害。大到暴雨是哈密北部夏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落区预报一直是哈密地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加强对哈密北部夏季典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个例的分析和技术总结,有助于我们在预报中识别类似个例的再现,积累预报经验,提高大到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从天气影响系统及其降雨过程动力、水汽和能量条件进行了分析,重点剖析哈密地区北部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成因,以加深对此类大到暴雨的认识,求得此类天气的预报思路。本文数据取自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云图,哈密地区北部平均海拔高度在1800~3300m之间,由于受高原地形影响,本文所描述中层和低层分别指500hpa和700hpa层的高度。 1 降雨实况 2012年8月11~13日,哈密地区北部出现了2012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其过程降雨量如表1所示,最大降雨中心在白石头乡,降雨量46.4mm,1个观测站和3个区域自动站≥30mm,2个区域自动站≥20mm,2个区域自动站≥10mm,此次降雨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突发性强等特点。主要降雨集中在8月12日01:00~10:00,哈密市白石头乡08时雨量10.6mm,伊吾军马场06时雨量9.2mm,巴里坤县奎苏镇06时雨量5.5mm。 2 环流形势分析 环流形势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过程前期,8月10日08:00的500hpa图上,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两槽的位置分别在黑海至里海、西西伯利亚至中亚(以下简称东槽,长波脊在乌拉尔山地区,东槽较为宽阔,在巴尔喀什湖北部有一个564hpa低涡,温度槽明显落后高度槽,且不断分裂冷空气影响哈密北部地区,副高外围的584hpa线西伸到南疆西部地区,且在哈密地区南部有0℃暖中心配合,700hpa层上,北塔山和哈密站呈西北和东南风辐合,在8月11日20:00 500hpa图上,新疆偏东地区处在西南气流中,24h变温东疆东部为正变温,到8月12日08:00转为负变温,期间中层有冷平流入侵,对应低层为28℃暖中心,这表明降雨发生时,上冷下暖结构,极易造成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8月11日08:00 500hpa图上,巴尔喀什湖北部低涡东移南下到北疆中西部,槽线的位置在克拉玛依至巴音布拉克一带,700hpa层上,在哈密地区北部形成308hpa气旋性低涡切变线,受此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东移和低层暖性低涡切变线影响,造成8月12日凌晨的强降雨。地面图上,8月11日17:00,在萨彦岭地区和天山山区分别有两股冷空气,23:00开始,伴随着冷空气东移南压,东疆北部地区降雨开始出现,直到8月12日11:00降雨才开始逐渐减弱,14:00降水过程结束。 3 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3.1 动力条件分析 分别沿着43°N(强降雨区)做了8月12日02:00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垂直剖面图,以便更好地研究此次暴雨天气的动力特征。大到暴雨发生前,在8月12日02:00 200hpa以上散度场(图略)可看出,巴里坤上空处在强辐散气流中,其值为24×10-6s-1,700hpa层以上为强辐合区,中心在90~95°E(大到暴雨区西北部),值为-48×10-6s-1,暴雨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