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第11讲汇编

《 尚书 》 “尚”通“上”,就是上古、上代的意思。 “尚”有尊重之意。 “书”就是历史简册,在上古专指史官的记载。 史官掌管记载君主的言论与重大事件。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王充《论衡·正说》 (帝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 古之王者世有史民,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动,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班固《汉书·艺文志》 “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 “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 —— [唐] 孔颖达 1、孔子整理《尚书》。出于教学的目的。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史记·孔子世家》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汉书·艺文志》 2、秦始皇焚书。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汉初立五经博士,《尚书》重新传播。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 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兒宽。 ——《史记·儒林列传》 伏生所传《尚书》,用汉代文字写成,称为《今文尚书》,共29篇。 4、汉朝除了《今文尚书》(29篇),还有《古文尚书》(45篇)。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 ——《汉书·艺文志》 5、西晋末年,《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失传。 6、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58篇,并献《尚书孔氏传》十三卷 。 “《古文尚书》旧有四十五卷,为五十八篇” ——东汉·桓谭《新论》 “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 ——东汉·郑玄 7、唐太宗时,孔颖达撰《尚书正义》,以梅赜所献58篇为底本,并参考《尚书孔氏传》。 8、宋代把《孔传》和《正义》合成《尚书注疏》,明清时编入《十三经注疏》中。 经后世学者考证,58篇之中有33篇是由《今文尚书》29篇分出来的。将《尧典》的后半部分命名为《舜典》,将《皋陶谟》后半部分命名为《益稷》,将《盘庚》一篇改为上中下三篇。其余25篇,从宋代起就受到学者怀疑,清代学者做了大量辨伪工作。《尚书孔氏传》也不是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所作,学者称为伪《孔安国尚书传》。 刘知几《史通·六家》按文字体例将其分为六体:典、谟、训、诰、誓、命。 以上六体又可分为三类:典谟类、训诰命类、誓类。 1、典谟类 典:标准、法则 谟:谋,计谋,谋略,谋议。 “典”是对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如《尧典》《舜典》记载了尧舜的政绩和功德。 “谟”记录君臣谋议国事,因此文体特征多以对话或讨论的形式展现。如《皋陶谟》、《大禹谟》、《益稷》,记录了舜、禹、皋陶、伯益等明君贤臣的对话。 2、训诰命类 训:臣下对君王的训导和解说,意在政治教导或解说知识。如《伊训》《太甲》《旅獒》《无逸》。《无逸》是周公教导周成王要勤劳政事、体察民情、保民爱民的告诫之辞。 诰:君王对臣下的讲话。如《康诰》《大诰》《召诰》《洛诰》《康王之诰》等。《酒诰》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依次谈了戒酒的依据、戒酒的内容和对酗酒的惩罚。 命:有命令、训诫的意思。如《微子之命》《蔡仲之命》等。《顾命》是周成王将崩之时的临终遗命。 3、誓类 “誓”是君主誓命之辞,主要是战争动员令。《汤誓》是商汤在临战之前为消灭夏桀而发出的隆重的动员令。《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时发布的动员令。还有《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