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教 学 内 容 2. 公共选择理论 1.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4. 公平与效率 3. 财政职能 教 学 要 求 理解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重点掌握财政的职能。 了解市场与政府在解决效率与公平时的侧重。 私人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物品 第一节 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一、私人需要 概念:(P34) 特征:(P35) 受益的内在性 自身受益 满足需要的物品有限时,产生排斥 需要主体的分散性 单个人所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二、社会公共需要 概念(P35) 特征(P36) 是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需要; 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 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 非竞争性; 非排斥性; 带有正的外部效应; 物质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 三、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的概念: 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私人产品 排他性 竞争性 指在这些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增加一个人对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也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量的减少,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指在产品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将一些人排斥在外,即使在技术上有排斥的可能,但因排斥的成本太大而无法实施排斥的行为。 产品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特征 非竞争性 竞争性 非排他性 排他性 讨论: 是否姓“公”的产品都属于公共产品? 有没有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 研究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意义何在? 私人产品: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俱乐部产品: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共同资源: ·鱼类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纯公共产品: ·国防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竞争性: 是 否 是 否 排斥性: 混合物品 混合物品 3、公共产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提供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免费搭车”问题 ——“公共的悲剧” ——“市场缺陷” ——政府(或财政)提供公共产品 (325,325) (250,400) (400,250) (300,300) 提供 不提供 不提供 提供 个人B 个人A 4、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社会公众 政府 税收 公共产品 财政支出机制 财政收入机制 差别负担 平等享受 消除贫富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1、主要代表人:詹姆斯?布坎南 2、主要贡献:将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运用于政治领域。 3、研究对象:政府的决策机制 4、研究方法:私人利益分析方法 5、结论:“政府失效”问题 6、公共选择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比较: 偏好表达方式 偏好体系 强制性 用货币购买表达偏好 体现个人偏好 自愿原则 用投票表达偏好 体现社会偏好 带有强制性 市场机制 公共选择机制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 含义 实现机制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含义: 实现机制: 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 理论依据:社会公共需要量的大小 衡量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优化政府配置资源结构 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 发挥财政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 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资金保障,引导资源流向,弥补市场缺陷和失灵,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的目标:公平与效率兼顾,侧重公平 效率原则:指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一致 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分配差距维持在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市场——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 政府——再分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七大报告 衡量指标: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绝对不公平曲线 收入比例 人口比例 A B 绝对公平 曲线 基尼系数:A/(A+B) 小于0.2,收入绝对公平; 0.2—0.3,比较公平; 0.3—0.4,相对合理; 0.4—0.5,差距较大; 0.5以上,差距悬殊 0.5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 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 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pptx VIP
- 8+新能源项目预收购(转让)协议.docx VIP
-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pdf
- 2025年高考化学河北卷及答案(新课标卷).docx VIP
- 天津《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规程》DBT 29-210-2022.pdf
- 2010年考研英语二真题答案及解析.pdf VIP
- 2024浙江嘉兴市海盐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轮招聘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储存效期验证方案.docx VIP
- 电工仪表及测量第一章 测量与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ppt VIP
-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真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