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览.ppt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案例1: 撒哈拉沙漠 (受副热带 高压带及信 风带控制)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 风成作用显著 大片沙漠、砾漠 动植物稀少 案例2: 深圳红 树林(位 于亚热带 海岸)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热带雨林 遭到破坏 人类乱 砍滥伐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 全球气 候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活动1 案例一: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1、生物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现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大气) 2、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地形)。 3、陆地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岩石、土壤)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加大气的湿度改变当地的气候。(气候) 生物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产物(水 大气 土壤) (生物为例的整体性) 整体性具体包括那些方面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动态平衡的功能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动态平衡的功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稳定的能力。 链14统一演化 案例3:读资料思考藏羚羊的数量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明显。当食物与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因此,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藏羚羊已经适应了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在无人类干预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改变数量的多少来适应环境,在长时期内的结果是藏羚羊的数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返12 藏羚羊的例子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寒潮少 食物、水源丰沛 环 境 数量增加 存活率上升 藏 羚 羊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环 境 数量锐减 存活率下降 藏 羚 羊 活动2 二氧化碳的平衡,氧气的平衡,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平衡 地理要素间的平衡功能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案例三:蝴蝶效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统一变化形成的 ,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 链24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如图所示: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请分析在该过程中各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经过a b c d 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物: 地形: 水文: 气候: 土壤: 湖泊变成了陆地 湿润变得干燥 水生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 由湿变干 湖面逐渐缩小直到消失,湖泊变成了陆地 返14 雨林面积 不断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两极冰川融化 大气CO2 含量增加 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请把合适的选项填在方框内 淹没沿海低地 案例四 黄土高原的演变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植被破坏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植被退化 蒸发加剧,气候变干 气候变化 河水浑浊,泥沙淤积。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